摘要:摩崖造像,这门镌刻于天地间的艺术,以山体为画布、以斧凿为笔墨,直接于原生山崖上雕琢出庄严肃穆的佛像。其创作难度堪称登峰造极,稍有差池,不仅心血毁于一旦,更可能让整座山崖再难雕琢。唐宋时期,它曾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成为艺术巅峰的象征;可到了明清,却因社会变迁等因
摩崖造像,这门镌刻于天地间的艺术,以山体为画布、以斧凿为笔墨,直接于原生山崖上雕琢出庄严肃穆的佛像。其创作难度堪称登峰造极,稍有差池,不仅心血毁于一旦,更可能让整座山崖再难雕琢。唐宋时期,它曾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成为艺术巅峰的象征;可到了明清,却因社会变迁等因素,逐渐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近乎失传长达 200 年之久。
如今,在四川东方佛都,这片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这门古老技艺重新焕发出耀眼光芒。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的专业引领下,众多石匠以非凡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让数十处摩崖造像呈现在山林洞窟中,每一尊都堪称艺术瑰宝,彰显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摩崖造像:千年文化的厚重沉淀
摩崖造像的历史,紧紧跟随着佛教东传的脚步。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孕育出独特的中国佛教艺术,摩崖造像便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它经历了隋唐的蓬勃发展,在宋代达到艺术造诣的巅峰。
与普通造像不同,摩崖造像完全依托天然山体进行创作,这要求工匠不仅具备超凡的雕刻技艺,更要对山体的地质结构、纹理走势有精准把握。每一次挥锤落凿,都是对自然的挑战与敬畏,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山体结构受损,功亏一篑。正因如此,摩崖造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是对自然与人文深刻内涵的独特诠释。
唐宋时期,摩崖造像达到空前高度。那时的作品规模宏大,工艺精巧绝伦,佛像形态栩栩如生,面部表情细腻生动,衣袂飘飘,仿佛具有生命一般。这些造像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寄托,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生动写照。然而,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格局的改变以及佛教信仰热度的下降,摩崖造像技艺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近乎失传,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被遗忘的记忆。
东方佛都传承古法,塑造时代新韵
四川东方佛都,这座坐落于乐山市的佛教艺术胜地,不仅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更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30余年来,东方佛都勇挑重担,致力于让摩崖造像这一古老技艺重焕生机。通过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深度合作,集结了一批来自艺术界和民间的能工巧匠,共同踏上这场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复兴之路。
在东方佛都摩崖造像的复兴进程中,艺术家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有着近乎苛刻的执着,尤其强调运用古人的工具和技法,同时融入当代人的艺术理解与创新思维。他们深入研究古代工匠使用的凿子、锤子、錾子等工具的形制与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古法进行雕刻,每一次敲击、每一道刻痕,都是对古代工匠精神的崇高致敬,力求原汁原味地传承摩崖造像技艺。
但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艺术家们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艺术思维与创作理念。他们从现代审美和社会需求出发,对造像的题材、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让古老的摩崖造像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又能与现代社会产生共鸣。每一尊佛像都像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历史与现代,既是对古老技艺的传承延续,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生动表达,真正做到了 “用古人的工具、技法,留下今人的独特印记”。
摩崖造像:艺术与文化的双重瑰宝
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上,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尊佛像都是佛教思想的具象化呈现,通过细腻的雕刻线条、生动的面部表情和独特的肢体语言,传递着佛教的慈悲、智慧与超脱。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神圣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在东方佛都,摩崖造像的复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对佛教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艺术家们通过摩崖造像这一艺术形式,将佛教教义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佛教艺术风格。这种创新的艺术表达,让佛教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滋养。
与现代化的人工造景截然不同,摩崖造像始终秉持着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之心。每一尊佛像的雕刻过程,都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艺术家们顺应山势、巧用天然,让佛像与山体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景观。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伟大成就,更是对自然的崇高礼赞,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是摩崖造像技艺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所在。
东方佛都摩崖造像:展望未来新篇
东方佛都的成功实践,让摩崖造像这一古老技艺成功 “复活”,也为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展望未来,东方佛都将继续深耕摩崖造像技艺领域,不断加大研究与创新力度,推动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摩崖造像技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科技手段,如 3D 打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摩崖造像的创作、展示与保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 3D 扫描技术,艺术家们能够更加精准地复制和还原古代摩崖造像的细节;利用 3D 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高精度的造像模型,为雕刻创作提供参考;借助 VR 和 AR 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摩崖造像的艺术魅力,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摩崖造像的艺术表现力,还将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摩崖造像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工作至关重要。东方佛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摩崖造像保护与复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未来,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以及民间力量共同携手,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对摩崖造像技艺的研究、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呵护与传承,继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摩崖造像技艺的复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之旅。在东方佛都,这一失传已久的古老技艺重获新生,以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摩崖造像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更开启了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它是佛教艺术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诠释。摩崖造像技艺的复兴,无疑为佛教艺术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传承摩崖造像技艺,用古人的工具、技法留下今人的独特印记,这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与崇高敬意,也是对未来的庄重承诺与美好期许。东方佛都的实践充分证明,传统技艺的复兴绝非简单的重复过去,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正是摩崖造像技艺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在新时代重焕生机的核心密码,也为其他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中实智库)
编辑:石剑君
来源:中视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