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前二十分钟站在地铁 D 口,耳机里循环着《想去海边》。春寒还未褪尽,穿堂风掀起卫衣下摆时,后颈的汗珠突然变得清晰。这是我们第 146 天的聊天记录里,第一次出现具体的经纬度坐标。
提前二十分钟站在地铁 D 口,耳机里循环着《想去海边》。春寒还未褪尽,穿堂风掀起卫衣下摆时,后颈的汗珠突然变得清晰。这是我们第 146 天的聊天记录里,第一次出现具体的经纬度坐标。
她发来的定位在 "梧桐大道 3 号口",手机屏幕还残留着昨夜凌晨两点的对话框:"其实我选修课作业写的是《社交软件中的身份建构》,你猜怎么着?" 梧桐树新芽在风里摇晃,像极了她总在句尾蹦跶的三个感叹号。
18:05。黑色渔夫帽下露出的栗色发尾,和相册里那张图书馆自拍一模一样。白色帆布包上别着星之卡比挂件,是上周我开玩笑说 "这个挂件和你一样元气" 时,她偷偷下单的同款。她突然抬头,杏眼弯成月牙:"原来你真的穿了蓝色卫衣。"
我们默契地忽略了彼此提前演练过的开场白。沿着滨江步道走时,她的帆布包时不时蹭到我的外套。聊起上周各自城市的沙尘暴,她说 "你寄的口罩我分给室友了,她们说薄荷味很好闻";我说 "你推荐的纪录片我看完了,那个长镜头绝了"。江面上的落日把影子拉得很长,终于在某个瞬间,两只影子轻轻叠在了一起。
她说现实中的我比语音里温柔,我说照片根本没拍出她眼睛里的星星。原来那些隔着屏幕反复斟酌的晚安,那些分享歌单时的心跳,那些 "在干嘛" 背后的辗转反侧,都在看见彼此的瞬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春天。
19:30。地铁站台的广播响起时,她忽然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本来准备了见面礼,结果紧张到忘记。" 拆开是枚手工徽章,背面刻着 "146 天→∞天"。返程的地铁上,掌心的徽章还带着体温,手机震动:"下次换我去找你,带你吃我们学校后门的芋泥麻薯。"
夜风穿过车窗,忽然想起她朋友圈那句签名:"在虚拟与现实的褶皱里,等待一场真实的海啸。" 原来最好的相遇,从来不是冒险,而是两个灵魂在数字海洋里,终于找到了同一片陆地。
(后记:出站时发现,她悄悄把我的卫衣抽绳系成了蝴蝶结。春天果然来了,连风都开始帮忙写情书。)
来源:搜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