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我的大观园》今晚满堂彩,编剧罗怀臻说陈丽君的表现是越剧艺术代际传承的象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22:11 4

摘要:陈丽君主演的越剧《我的大观园》3月21日至24日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上演,连演4场门票秒售罄。此前陈丽君多次呼吁观众抵制黄牛票,并强调“剧场见千千万万次”。

陈丽君主演的越剧《我的大观园》3月21日至24日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上演,连演4场门票秒售罄。此前陈丽君多次呼吁观众抵制黄牛票,并强调“剧场见千千万万次”。

21日下午,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的门口已是花山花海,充满了鲜花的香气,观众们自发摆上各种各样的花束、花篮,这些花背后是观众们对《我的大观园》演出诚挚的祝福,还有粉丝用鲜花拼了“陈丽君演出顺利”的字牌,对陈丽君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演出开始前,还有不少观众手持节目单、票根在剧院门口合影留念,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赶赴剧场观剧的观众也在社交平台纷纷表达了各自对这部剧的祝福。

观众们怀着极大的期待观看了当晚的演出,陈丽君的表现也没有让粉丝们失望,面对粉丝们的热情,陈丽君全力以赴演出,将贾宝玉演绎得活灵活现,粉丝们大赞她是“天选宝玉”,为她精彩的表演唱段喝彩。这场演出以年轻观众为绝对主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整个剧场座无虚席。

观众对“重读西厢”“宝玉被打”等情节的情感张力印象深刻。有观众表示,演员的表演“让红楼人物鲜活立体”,舞台效果“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感”。音乐保留越剧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节奏,剧情采用“非线性叙事”,以宝玉的回忆为主线,通过四季变换、情感冲突等片段重构经典,强化了青春与时间的主题。该剧以当代视角重构《红楼梦》,通过宝玉的自我追问(如“我是谁?”),探讨青春、情感与存在意义,既致敬经典,又赋予其现代哲学思考。通过创新的舞台设计、演员的精准演绎以及观众的高度参与,该剧成功实现了越剧艺术的“破圈”传播,成为近年来戏曲创新领域的代表性作品。

罗怀臻在排练场与陈丽君交流

罗怀臻与导演徐俊在排练场

演出当晚,中国著名剧作家、《我的大观园》编剧罗怀臻难掩激动,谈他眼中的陈丽君。

罗怀臻认为陈丽君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在《我的大观园》筹备期间,陈丽君对每一句台词、唱词都深入钻研,尽管她曾因“流量明星”的身份引发关注,但罗怀臻强调她始终以艺术为先,不会擅自改动剧本,而是通过讨论寻求最佳表达方式。他特别提到,陈丽君的表演“松弛、自然,禁得起放大看细节”,展现出多年舞台经验积累的沉稳气场和情感把控力。

在罗怀臻看来,陈丽君的表演既尊重传统戏曲的程式,又敢于突破固有框架。例如,《我的大观园》中贾宝玉的角色塑造,陈丽君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身段,将古典人物的“单纯痴情”与现代审美结合,这种“符合当下审美”的演绎为越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陈丽君、何青青排练中

520朵玫瑰

罗怀臻指出,陈丽君在《我的大观园》中的表现不仅是个人成就,更是越剧艺术代际传承的象征。他提到该剧通过“全景式多维空间”的舞台设计和电影化的叙事手法,重构了《红楼梦》的经典场景,而陈丽君的表演完美契合了这种现代性表达。例如,剧中“宝玉挨打”的虚拟化处理,陈丽君通过滚台阶的极致化动作和光影配合,将传统戏曲的写意美学升华为更具冲击力的现代舞台语言。

罗怀臻回忆初次与陈丽君沟通剧本时,她虽因作品的重要性显得“小心翼翼”,但始终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他多次鼓励她“要自信”,而陈丽君则以实际行动回应——无论是排练中即兴展示戏曲身段的能力,还是首演后观众山呼海啸的掌声,都证明了她对角色和舞台的深刻理解。

罗怀臻将陈丽君视为新一代越剧演员的标杆。他认为,陈丽君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天赋与努力的结果,更是越剧在百年发展中对“青春性”与“现代性”追求的延续。正如《我的大观园》通过老年与青年贾宝玉的对话探讨“青春永恒”的主题,陈丽君的艺术实践也体现了越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决心,为越剧的“破茧重生”提供了范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沈昭

校对 石伟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