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说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美国会和中俄友好相处,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目前世界格局中的上三常的三边关系,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单独成为一边。美国拉拢俄罗斯,或者离间中俄关系,这种做法是必然的。那么中俄关系是坚不可摧的吗?
特朗普说不能让中俄走到一起,美国会和中俄友好相处,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目前世界格局中的上三常的三边关系,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单独成为一边。美国拉拢俄罗斯,或者离间中俄关系,这种做法是必然的。那么中俄关系是坚不可摧的吗?
来,跟着猫哥看世界,精彩点评在最后。
特朗普在与普京就俄乌停战议题通电话后,接受福克斯电视台的采访时说:“作为一名历史的学生,我读过很多历史,而我学到的第一课,就是不能让中国和俄罗斯走到一起。”
“我认为中国想改善中美关系,俄罗斯也希望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我还认为,与几个月前相比,美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奥巴马用糟糕的能源政策强迫中国与俄罗斯走到一起,他让中俄结盟,而这本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俄罗斯领土辽阔,土地很多,而中国没有足够的土地,人口比俄罗斯多得多……在我看来,两国之间一直存在天然的敌对关系。”
这明显就是在挑拨中俄关系,和其个人对中美俄关系中,还把自己放在强者位置的一种固执心态。看来谁也抗拒不了人老了就糊涂的自然规律,当初他是怎么讽刺和嘲笑拜登的,他这个78岁的老人也一样的执念思维。
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冷战时期的世界,中国不是当初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俄罗斯也不是那个雄踞世界之巅的苏联了。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美方对中俄关系挑拨离间完全是徒劳的”;而普京也强调“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选择,绝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外部因素干扰”
俄罗斯是上三常的大国,美国4年一届的短暂甜头就想让俄罗斯与中国为敌,俄罗斯不会这么傻。4年以后,美国一换届,俄罗斯不怕被搞死的时候中国袖手旁观? 所以,俄罗斯出于国家利益与现实需求同美国改善关系无可厚非,但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想让俄罗斯背刺实力极强的中国,俄罗斯不会那么傻的。
特朗普试图通过私人外交和商业交易制衡中俄关系,但其固执行为严重损害美国国际形象。作者认为其政策逻辑幼稚且僵化,所谓"下大棋"实为用力过猛的无效策略,暴露出其拒绝调整思维的顽固性。
特朗普不知道是;中俄是邻居,有谁愿意得罪邻居!尤其是强大的邻居。中俄虽然有不愉快的历史,但在国际政治中,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历史可以翻篇,历史也会随着实力的变化而改变,美国和欧洲是传统的血脉盟友,在利益面前还不是互相诋毁互相坑?更何况,美国辉煌已经走完了,现在绝对是走下坡路!从普京上台后,我们发现普京是个战略家,现在和以往不同,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军事核武大国,最主要的是两国又几千公里的边境线接触,如果互为敌对,那这两国都没好。结论就是中俄不是盟友最低也不能搞对立。
当今的世界的主导权虽然还是看实力,但谁是新的世界秩序的制定者才更重要。
中美俄三国鼎立的局面可谓是大势所趋,这三国的多方面博弈,也就让世界秩序不断实现再平衡。美国通过金融红利维持经济优势主导国际规则,依托美元信用体系持续吸引全球资本回流,即使面临资本周期性波动,美元指数仍通过平衡机制保障经济在危机后实现复苏增长。
中美俄三国中,美俄出口均以粮食和能源等美元捆绑的实物商品为主,但美元能成为全球主导货币的关键在于美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而俄罗斯仅依赖资源出口且产业链薄弱。这种产业格局使美国通过掌控金融规则制定权和产业链高端地位,巩固了美元的国际特权,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
中美俄三国博弈呈现新特征:产业链分布与合作成为国家利益核心要素。美国虽实力领先但已丧失单边规则制定能力,需在原材料领域与俄罗斯合作,使美俄关系超越冷战式对立。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下游核心节点,凭借"国际工厂"地位持续提升影响力,迫使美国在规则制定中不得不纳入中国话语权。三国正通过对抗与合作的动态平衡,重构新型博弈格局。
虽然美国依然在实力方面还是最强,不过美国却在博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美在游戏规则制定中通过产业链协作实现共赢,推动新型国际合作取代单边对抗。当前三国已形成"合作中博弈"的共生关系:美国虽主导通信等高科技领域,但必须依赖中国的制造产能和消费市场;中国通过产业链升级维持竞争力;俄罗斯则作为重要能源与资源供应方参与其中。这种相互依存迫使规则制定需平衡多方利益,体现全球产业链整体性特征。
中美俄三国虽表面存在竞争,实则在多边框架下展开博弈与合作,通过动态平衡形成现行国际秩序规则,无单一国家可主导全球治理体系。
今天看到几篇文章都认为,现在的中俄背靠背是坚不可摧的,但是猫哥认为我们需要防范的是普京时代结束后的俄罗斯的走向,美国的渗透力和远程养殖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向西看是刻在俄罗斯人,尤其是精英们骨子里面的基因秘密,到那个时候未必会与我们彻底翻脸,但是搞些小动作,和为了自己利益而出卖我们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我们需要放下过高的自信,花足够长的时间来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来源:猫哥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