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播报㉟|这些消费权益,亟需重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23:13 5

摘要:大家好,欢迎收看“公益播报”,我是主持人琦琦。3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首次联合发布了10起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过度医疗、预付卡消费、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形态。今天,我们节目有幸请到了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公益

大家好,欢迎收看“公益播报”,我是主持人琦琦。3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首次联合发布了10起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过度医疗、预付卡消费、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形态。今天,我们节目有幸请到了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马艳君,河北省廊坊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陶颖奇来到现场,同时远程连线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梅帅,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刘平,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仵双,一起给消费者做一个提示。

一、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诉某医院过度医疗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

主持人: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用药和治疗,可以认定为过度医疗。本次入选的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诉某医院过度医疗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也是检察机关办理的全国首例过度医疗民事公益诉讼案。某医院年均诊疗手术患者1500余人,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因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但屡教不改。经黄石市检察院提起诉讼,该医院被判令支付惩罚性赔偿金50万余元。首先连线一下梅主任,您好,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是如何弥补行政监管不足的,以及在就医过程中,尤其是到营利性诊疗机构就医,如何避免被过度医疗?

梅帅:好的,主持人。在行政处罚无法让违法成本大于违法所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让医疗机构按消费者支付的医疗费用的3倍承担惩罚性赔偿金,让其错得越多,赔得越多。消费者在就医时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医疗机构,并提前明确服务内容和价格,主动了解诊疗方案,要求医生详细说明疾病的诊断依据、手术必要性、替代方案等,避免医生未充分说明即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要积极留存诊疗资料,包括病历、费用票据、术前告知书和同意书等,避免被过度医疗。

二、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督促规范单用途预付卡管理行政公益诉讼案

主持人:生活中,我们办的健身卡、美发卡等,都是先预付了费用再享受服务,这期间一旦商家闭店跑路,卡里的钱就不回来了,想问问马主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如何避免呢?

马艳君: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等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履职,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单用途预付卡的备案、资金存管,强化了源头监管。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是办卡要谨慎。办理预付卡前,要查询了解商家的营业执照、信用信息等,查看商家发放预付卡是否备案,认真阅读合同的相关条款。二是充值要理性,避免一次性存入过多金额。三是保存好证据。签订消费合同,通过资金存管平台支付费用。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及时通过协商、投诉、诉讼等方式维护权益。

三、河北省廊坊市检察机关督促整治血液净化医疗违法行为行政公益诉讼案

主持人: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声称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实际上却提供假的体检结果,或是推销所谓的“血液净化”项目,吹嘘包治百病,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甚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家家都有老年人,如何识别医疗行为是否违法?我们请陶检察官给老年人提个醒。

陶颖奇:医疗违法行为常常伴随着虚假宣传、无资质行医和违规使用医疗器械等情形。可以通过以下三招进行识别:一是辨别宣传形式。如果讲座、直播、宣传单等含有说明或者宣传治愈率和有效率的内容,像“包治百病”等表述,就可能属于发布违法医疗广告了;二是查验资质。要看诊疗的医护人员是否佩戴工牌,是否具有执业资质;三是广泛听取意见。就诊前可以听听亲戚子女的意见,查查相关的规定,谨防上当受骗。任何声称包治百病的疗法、技术或者药品,都可能是虚假宣传,要擦亮眼睛,才能守住财产和健康权益。

四、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督促整治外卖餐饮以假充真危害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说说大家关心的外卖问题,很多外卖平台出售的“肥牛卷”“羊肉卷”,实际上是鸭肉、鸡皮等。想请问刘检察官:消费者在订外卖时,需要考察外卖平台的哪些证件和信息?如果被侵权,如何维权?

刘平:首先,消费者可以在外卖平台的商家信息界面,查询一下这家店是否具备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其次,在选购食品时,要查证外卖平台上的食品名称和配料标注,看是真牛肉制作还是由其他材料调味而成。消费者被侵权后,要及时固定证据,可以向本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或者通过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问题,也可以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反映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五、山东省青岛市检察机关督促规范快递驿站取件码小票商业信息投放行政公益诉讼案

主持人:说完了外卖问题,我们再说说快递问题,快递取件码小票上印的“扫码有奖”能扫吗?扫完之后真的有奖吗?

仵双:“扫码有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营销套路甚至诈骗陷阱。如,填写“礼品”领取信息,实则套取个人信息;扫码进“福利群”,实则诱导刷单引流,甚至诈骗钱财。面对“扫码有奖”信息,一要做好甄别,确认信息发布源头是否官方;二要谨慎付款,交易前认真查看交易商户及类型;三要依法维权,如若上当受骗,及时通过投诉、报警等方式挽回损失。

主持人:扫码不仅没有奖,还可能会被诈骗。我们看到,办案中,全国检察机关综合运用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支持起诉等多种履职方式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2024年,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等涉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6万件。接下来,全国检察机关将一如既往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老王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