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此时昼夜均分,寒暑相平,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一年好景由此开启。让我们跟随文史学者李国春先生一起,探寻春分时节的奇妙景象与深厚文化,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律动,体味时光流转中的诗意与哲思。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此时昼夜均分,寒暑相平,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一年好景由此开启。让我们跟随文史学者李国春先生一起,探寻春分时节的奇妙景象与深厚文化,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律动,体味时光流转中的诗意与哲思。
——小编
一夜春雨,梅花零落,残红坠满湿地,园中的紫、白玉兰竞相开放,偶见桃红杏白。“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朝媚。”欧阳修写春风时节百花争春的画面,亘古不变,岁岁复制,仿佛是造物主掀开的又一页月份牌。时令已到春分,但仲春下旬,气温尚在寒冷与温煦之间徘徊。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南方已是“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而“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宋人生活的时代,春风时节,季节变换与今时略有差异,感受也大有不同。
春分节气在二月下旬开始。分,作半解,三春计九十日,此时分为一半,故名春分。据说这是由阴阳之气来确定的,古人认为,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所以春为阳中,而仲春之节为春分,正当阴阳适中,至此,昼夜不分长短。《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十五日有三个物候现象,一是玄鸟至,二是雷乃发声,三是始电。雷、电是春天常常发生的现象,俗语有春雷滾滾之象,令人震怖,而玄鸟飞来,则是喜庆的象征。玄鸟,即燕子,春分来,秋分去。春分前后,燕子在高堂画栋衔泥结草以居,孵化乳燕,燕归谁家,门内有嫁娶之象。宋代晏殊有“燕子来时新社”的词咏,所以燕子又有“社燕”之称,有明显的物候标志。
古代春分时节颇多风俗。《荆楚岁时记》载:春分当日,民间有两件事须关注。一是在屋顶上种“戒火草”,用于防火。这种草《本草》上称作“景天”,又名“慎火”。二是听鸟声以备农事,说是有一种鸟如乌,比鸡叫得早,声似“架架格格”,农人听到鸟声开始下田了。此鸟即黄鹂。我们幼时认识的黄鹂是从唐人诗句里留下美好影像的,其实黄鹂不仅是诗人笔下的意象,更是农人岁时的信使。
春分时节,自然界物候现象由萌蘖蠢动演进至欣欣向荣,除燕子归来、雷发、电生而外,还有种种有趣的现象。如植物,有树杏,禾生,芍药荣等荣景,这些都是顺时发生,从小至老,岁岁常见。不常见的植物南北方各有异种,如《益部方物略记》有“桐花凤”的记载:二月桃花始开,是鸟翱翔其间,丹碧成文,纤嘴长尾,仰露以饮,至花落辄去。蜀地人视此花为瑞物,号为“凤”。有人捕获置于笼子里,饮食蜜浆稻粟,可以养至来年。还有一种生长于岭南的花叫“踯躅花”,南国花多红赤,而此花尤胜,且繁多,春分时山谷间遍开,花发时照耀如火,经月不败。查考方知,这种火焰似的花是杜鹃科属,品种繁多,不过古今物种演变,称谓不一而已。二月春分前后,当你在公园及通衢不经意间看到簇簇花红,或许就是古时踯躅花的一种。
春风二月也是鱼类繁殖的季节。《海槎余录》有“海鳅生育”的记载。海鳅是水族中最大的动物,梧川山界有海湾,上下五百里横截海面。当二月之交,海鳅来此繁育,有隐隐轻云覆盖其上,风日晴暖,可见小海鳅浮游于水面,随波荡漾而来。查阅资料,古人所谓海鳅,今人叫“露背鲸”,身体庞大,极为凶恶。古时居在海边的人竟然在春分时节看到大鲸产卵的壮观,实在是难得的奇遇。
古人善养生,药、食多讲究时令,以人体五行对应时令的五行。《千金月令》上有一保健良方,春分后宜服 “神明散”,用多味中药炮制,捣筛为散,装入绛色的袋中,一人佩带,全家无恙。这是先民应对季节变换带来的疫情所作的防预措施,现在,当冬春交替之时,流行病频发,不妨仿效。
春分时天气并未褪寒,有的年份尚有桃花雪纷扬。东坡居士曾有诗纪录癸丑年春分后的一场春雪:“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诗尾还发出世事难料的慨叹。但时至春分必定是播种的时节,“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杜工部于春日伫立村前看农人适时下田播种,作诗寄怀,诗人由农事想到时事,纵然是茅屋陋居,生理艰难,仍然有“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的世纪展望,是何等的胸襟。
来源:骄阳似我文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