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华为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称Pura X是“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手机”,但7499元的起售价与公众对“买得起”的普遍认知存在差距,迅速成为争议焦点。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在微博抛出问题:“大家觉得手机在什么价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该言论恰逢华为新款折叠屏手机Pura X公布售价后,被外界解读为对华为定价策略的回应。
此前华为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称Pura X是“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手机”,但7499元的起售价与公众对“买得起”的普遍认知存在差距,迅速成为争议焦点。
面对质疑,余承东在后续直播中解释称,折叠屏研发成本高,且华为已推出免息分期政策降低购买门槛,同时表示会听取用户反馈优化产品。
手机厂商在定价策略上一直处于两难的地步:一方面,折叠屏技术投入巨大,屏幕、铰链等核心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厂商需要溢价覆盖研发投入
另一方面,“高端化”与“大众化”的平衡成为难题——定价过高可能劝退普通消费者,定价过低又难以支撑技术迭代。
值得关注的是,王腾在发声后预告“下月将推出一款大部分用户买得起的好产品”,被外界视为对市场空档的精准卡位。
当前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厂商既要通过高端产品树立技术形象,又需用平价机型巩固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分化在折叠屏领域尤为明显:头部品牌主打万元旗舰,二线厂商则尝试将价格下探至4000元区间。
消费者的真实诉求或许更为朴素。社交平台上,多数用户表态称,愿意为创新技术买单,但希望价格与收入水平相匹配。
有网友直言:“所谓‘买得起’不应只是分期后的数字游戏,而是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合理对应。”
事实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3年以上,性价比和耐用性逐渐成为购机决策的关键因素。
厂商的定价争议,本质上是对消费趋势的试探。无论是华为强调技术突破,还是小米重申性价比,最终仍需回归用户的实际体验。
毕竟再炫酷的创新若无法融入日常生活,终究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
当行业站在高端化与普及化的十字路口,如何让技术红利真正惠及大众,或许比“文字游戏”更值得深思。
来源:乐领生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