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续《墨薮》卷一之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06:23 3

摘要:24. 细篆书:细篆书又称缪篆,李斯在摹写秦始皇碑序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字体。细篆书的笔画可能较为纤细、婉转,在结构上讲究匀称与和谐,通过精细的线条组合来展现庄重、典雅的风格,与碑序所承载的庄重、正式的内容相契合,以彰显秦始皇的功绩和权威。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韦续的《墨薮》卷一的第三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28】

二十四、细篆书,李斯摹写始皇碑序,皆用此体,亦曰缪篆。

【今译28】

24. 细篆书:细篆书又称缪篆,李斯在摹写秦始皇碑序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字体。细篆书的笔画可能较为纤细、婉转,在结构上讲究匀称与和谐,通过精细的线条组合来展现庄重、典雅的风格,与碑序所承载的庄重、正式的内容相契合,以彰显秦始皇的功绩和权威。

【原文29】

二十五、小篆书,李斯删古文作也。始皇以祈祷名山,皆用此书。

【今译29】

25. 小篆书:小篆书是李斯对古文进行简化、整理后创作而成的。秦始皇在前往名山祈祷祭祀时,都使用小篆来记录相关事宜。小篆笔画规整,线条圆润流畅,结构统一,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美感,体现了秦朝“书同文”政策下对文字标准化的追求,同时也适应了当时国家统一后政务、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需要。

【原文30】

二十六、刻符书,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并善之,用题印玺。

【今译30】

26. 刻符书:刻符书的笔画形状呈现出鸟头云脚的形态,李斯和赵高都擅长书写这种字体。刻符书主要用于题写印玺,因其独特的形态,既带有神秘、庄重的气息,又具备一定的防伪性,能够体现印玺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使印玺上的文字更具辨识度与象征意义。

【原文31】

二十七、古隶书,秦程邈系狱中,变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侍御史,名徒隶之书,今为八分。

【今译31】

27. 古隶书:秦朝时,程邈被囚禁在狱中,他对大篆进行变革,从而创造出了古隶书。秦始皇对这种字体十分赞赏,便任命程邈为侍御史。由于这种字体最初是由服劳役的犯人(徒隶)使用,所以被称为徒隶之书,如今我们所说的八分书就源于此。古隶书相较于大篆,简化了笔画结构,书写更为便捷,为汉字的进一步演变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原文32】

二十八、徒隶之书,因程邈幽囚为徒隶书也。邈字元岑。

【今译32】

28. 徒隶之书:徒隶之书就是因为程邈被囚禁期间,作为服劳役的犯人而创造的书体,程邈字元岑。它打破了以往篆书的规整繁复,更适应日常书写的需求,这种字体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性向符号性的转变加速,逐渐走向更加简便、实用的方向。

【原文33】

二十九、署书,汉萧何所作,用题苍龙、白虎二阙。

【今译33】

29. 署书:署书由汉代萧何所创,专门用于题写苍龙、白虎两座宫阙。署书可能具有庄重、醒目的特点,以凸显宫阙的威严与重要性。其字体风格或许笔画粗壮、结构宏大,能够在远距离清晰辨认,从而起到标识和装饰宫阙的作用,成为建筑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原文34】

三十、藁书,行草之文也,董仲舒欲言灾异,主父偃窃而奏之。晋卫瓘、索靖善之,亦云相闻之用也。

【今译34】

30. 藁书:藁书属于行草一类的文字。据说董仲舒想要奏报关于灾异的事情,主父偃偷取了他的奏书并上奏给皇帝。晋代的卫瓘、索靖擅长书写藁书。这种书体常用于相互通信,因其行草的特点,书写较为流畅、便捷,能够快速表达书写者的想法和情感,在日常交流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原文35】

三十一、气候时书,汉文帝令蜀郡司马长卿采日辰会屈伸之体、升伏之势,象四时为书也。

【今译35】

31. 气候时书:汉文帝命令蜀郡的司马长卿采集日辰变化中事物屈伸的形态、升伏的气势,仿照四季的特点来创作书体,这便是气候时书。该字体可能通过笔画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来模拟四季的不同特征,如笔画的粗细、疏密或许象征着四季的交替与万物的生长变化,体现了古人将自然现象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独特创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原文36】

三十二、符信书,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今译36】

32. 符信书:六国那时候,各国为了在符信(类似通行证、信物)上做标识,各自弄出不一样的字体,这就是符信书。

【原文37】

三十三、芝英书,汉武代有灵芝三,植于殿前,遂歌《芝房之曲》述焉,又名英芝。

【今译37】

33. 芝英书:汉武帝那时候,殿前长了三株灵芝,大家觉得是祥瑞,就作了《芝房之曲》来唱这事。同时也创出了芝英书,这名字也叫英芝。这字体可能是照着灵芝的样子来的,笔画可能像灵芝的枝叶,弯弯绕绕,很好看。

【原文38】

三十四、金错书,古之钱铭,周之皇府、汉之銖两刀布所制也。

【今译38】

34. 金错书:以前铸在钱上的铭文,像周朝的皇府铸的钱,还有汉代的铢两刀布这些货币上的字,慢慢形成了金错书。这字体写在钱上,得规规矩矩、刚硬些,方便铸刻,主要就是用来标钱的面值、重量这些信息。

【原文39】

三十五、尚方大篆,程邈所述,后人饰之以为法焉。

【今译39】

35. 尚方大篆:由程邈阐述创作,后人对其进行修饰美化,并将其作为一种书写规范。也就是说,程邈首先提出了这种大篆的写法,后来的人觉得不错,在它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让它变得更美观,成为大家书写时参照的标准样式。

【原文40】

三十六、鹤头书,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家尺一之简是也,亦名鹄头。

【今译40】

36. 鹤头书:鹤头书和偃波书都是写在皇帝诏书所用的版上的字体。汉代一尺一寸长的竹简上,用的就是这种字体,它也叫鹄头书。鹤头书的名字可能源于其字体形态像鹤头,也许笔画起笔处有类似鹤头的形状,专门用于书写诏书,显示出庄重、正式的感觉。

【原文41】

三十七、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

【今译41】

37. 偃波书:偃波书就是写在诏版上的字体,它的形状就像连绵的纹理,所以被叫做偃波书。这种字体的笔画形态可能连绵起伏,如同水波一样,给人一种流畅、柔和的视觉感受,同样用于体现诏书的威严与正式。

【原文42】

三十八、蚊脚书,尚方诏版也。其字体侧纤垂下,有似蚊脚,因而为名。

【今译42】

38. 蚊脚书:蚊脚书用于尚方制作的诏版。这种字体的笔画向一侧倾斜,纤细且向下垂,样子很像蚊子的腿,所以就叫蚊脚书。

【原文43】

三十九、垂露篆,汉章帝时曹喜所作也。

【今译43】

39. 垂露篆:垂露篆是汉章帝时期曹喜创造的。它的笔画收笔处圆润饱满,如同欲滴下的露珠,因此得名。

韦续的《墨薮》卷一第三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