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耕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木匠、裁缝、泥水匠、绣工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人才,他们的手艺更是被视作生命,非亲不外传,想要拜师学艺,就需要“搭桥人”引荐。据了解,“搭桥人”在收到拜师请求后,会对学徒的精神面貌和家庭背景等进行基本考察。之后,在“搭桥人”的带领下
“档案江西”音频展播
江西拜师习俗有些什么讲究?
自古以来,拜师学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徒们不仅要真心向学,还需借助各式礼俗向师父表示敬意,以诚心来打动师父。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江西的拜师习俗。
在农耕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木匠、裁缝、泥水匠、绣工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人才,他们的手艺更是被视作生命,非亲不外传,想要拜师学艺,就需要“搭桥人”引荐。据了解,“搭桥人”在收到拜师请求后,会对学徒的精神面貌和家庭背景等进行基本考察。之后,在“搭桥人”的带领下,拜师人携带拜师礼上门拜访。手艺人若不满意,就会将拜师礼退还,如若满意,则会在“搭桥人”的见证下,写下拜师收徒的契约。契约不仅写明了师徒名分,还规定了学徒在求学期间要尊师好学,听从师教。
“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江西各个行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行业祖师,如木、石、砌匠将鲁班视作祖师;制茶人认陆羽为祖师;药师常称孙思邈、扁鹊等为祖师等。拜师先祭祖,江西不少行业在收徒授业之时仍保留着祭拜祖师爷的习俗,如景德镇瓷业师父会带着徒弟到童宾、宁封子、赵慨等祠前进行祭拜,沿途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拜师仪式的主角自然是拜师人和收徒授业的手艺人,在拜师仪式上,不仅“搭桥人”会当众宣读拜师帖,昭告两人师徒身份,同门的前辈也会朗读行业规训,并对拜师人在尊师重道、做人做事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一拜师道尊崇,利人利德;二拜传学授业,感念师恩;三拜天地为鉴,光我岐黄。” 在樟树、南城等地中药炮制行业的拜师仪式上,接受完前辈的训导后,拜师人在众人的见证下向师父送上束脩六礼,并双手举茶敬上,改口称“师父”。师父饮下茶水后会回赠以葫芦或药匣,以勉励弟子在今后能学有所成,悬壶济世、造福世人。赣中、赣南等地的工匠、泥水匠等行业的拜师仪式中,学徒还会向师傅递上一个钱币和一把铜钥匙,以表示不怕吃苦,带着满腔热忱学习本领,不学成不回家之意。
举行完拜师仪式后,学徒会在第二天搬到师父家中。出发前,家人们会告诉他们出了家门就不得回头探望。等到他们踏出家门,家人还会放爆竹给他们送行,并用扫帚撑住门,意在告诫远行求学的子女专心学艺,勿念家中。学艺一般以3年为期,前两年师父大多不会把看家本领拿出来教授,学徒们只能做一些杂活。民间常说“坐三年冷板凳”,说的便是学手艺的人要有极大的耐心。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徒学成出师,师父会与其父母商量举行谢师宴。与拜师宴不同,谢师宴更加盛大,且多由师父“送礼”给徒弟。木匠送斧子、泥水匠送瓦刀、绣工送绣针……以示“衣钵相传”,有的还会将徒弟介绍给其有交情的同行及客户,为徒弟今后开门立户拓展人脉。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