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邵阳一家烧烤店凭“麻辣竹签”三天狂卖25万根,顾客手持光溜溜的竹签“嗦”调料的画面刷屏社交平台。这份售价10元、50根竹签的“零卡烧烤”,精准戳中年轻人“怕胖又嘴馋”的痛点,甚至催生“一桌人光嗦签子不点菜”的奇景。店主马先生坦言:“灵感来自女顾客的抱怨——
夜宵革命:竹签不串肉,为何火遍全网?
湖南邵阳一家烧烤店凭“麻辣竹签”三天狂卖25万根,顾客手持光溜溜的竹签“嗦”调料的画面刷屏社交平台。这份售价10元、50根竹签的“零卡烧烤”,精准戳中年轻人“怕胖又嘴馋”的痛点,甚至催生“一桌人光嗦签子不点菜”的奇景。店主马先生坦言:“灵感来自女顾客的抱怨——想吃夜宵又怕长肉。”
争议与真香:是智商税还是餐饮新哲学?
网友吐槽:“啃铅笔既视感”“消费降级到嗦签子?”
顾客真香:“麻辣过瘾,解馋无负担”“减肥党的深夜救星!”
面对“暴利”质疑,马先生晒出账单:竹签成本1毛/根,调料人工占3成,单份利润约4元,实为引流利器。而“竹签复用”争议更被现场销毁流程击破——每根签子嗦完即扔,绝无二次使用。
现象背后:一场精准的“需求狙击战”
1.健康焦虑下的“代餐经济”:
“麻辣竹签”本质是“感官替代品”,用低至10元的成本满足味蕾刺激,契合Z世代“快乐与身材兼得”的心理。类比湖北“嗦丢”(炒鹅卵石嗦调料),二者皆以“仪式感+零负担”破局。
2.社交货币:打卡比吃饱更重要
短视频时代,“嗦竹签”的猎奇体验自带传播属性。年轻人追求“朋友圈素材”远胜饱腹感,店家巧妙将产品转化为社交谈资。
3.餐饮内卷下的“微创新”启示
马先生直言:“新鲜感撑不过两月。”但其成功印证——在红海市场中,微小创新(如改变载体、重构场景)比颠覆性改革更易突围。
未来挑战:昙花一现or长红密码?
尽管日均销量破千,店主清醒认识到“网红易冷”。目前团队正研发“麻辣鹅卵石”“香料烤树叶”等新品,试图将“嗦”文化IP化。业内专家点评:“用低成本创意撬动高流量,是中小餐饮逆袭的教科书案例,但可持续性取决于能否从‘猎奇’升级为‘情感绑定’。”
从“嗦竹签”到“吃空气”,餐饮业的边界正被想象力打破。这场荒诞与商机并存的狂欢,何尝不是当代消费社会的缩影?当食物不再是果腹之物,而成为情绪、身份与社交的载体,下一个颠覆认知的“黑暗料理”,或许已在路上。
互动话题:
你敢花10元嗦50根“空气烤串”吗?
是“解馋神器”还是“消费降级”?评论区等你Battle!
作者简介
张国勇,《大国艺术》栏目制片人、北京媒体人、策划人、音乐人、社会热点评论人、艺术评论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者、社区商业载体运营指导师、公益社会化课题研究者、数字产业化分析人、乡村振兴推荐人、短视频账号命名定位指导人、《短视频实操手册》电子书作者。
来源:天耀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