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2025年全国两会也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从法治保障、金融赋能到市场准入优化,让民营企业更好大显身手。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民营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2025年全国两会也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从法治保障、金融赋能到市场准入优化,让民营企业更好大显身手。
聚焦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地,记者围绕“政策赋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线,结合贵州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对话贵州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家,探讨新的一年,民营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对话人物: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吴海斌
记者:川恒化工作为磷化工领域龙头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传统化工向绿色高端制造的转型?
吴海斌:创新是川恒的灵魂,技术是决胜未来的法宝。作为磷化工领域龙头企业,我们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战略,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绿色高端制造转型。
研发投入与团队建设。公司组建了20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年均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聚焦磷资源高效利用、氟资源提取、新能源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攻关。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127项,授权核心技术专利56项。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贵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攻克半水法磷酸工艺优化、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开发与利用等难题。其中,“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实现磷石膏100%资源化利用。
产业链延伸与绿色升级。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从单一的磷化工产品生产向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磷矿、磷酸、磷化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协同,大幅提高了磷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产品结构向高端化转型,食品级磷酸、电子级磷酸盐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绿色闭环。
记者:川恒化工在磷石膏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有哪些实践?如何平衡产业扩张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吴海斌:公司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在磷石膏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攻克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的难题,掌握了“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及充填技术”。该技术基于半水磷石膏的自胶凝性,采用膏体充填技术,制备新型自胶凝充填材料,用于充填采矿和生态修复治理露天采坑。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难题,还提高了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和资源回收率,消除了露天采坑的地质灾害隐患,真正实现了“一废治两害”。近年来,公司磷石膏年综合利用率均在100%以上。2024年,该技术荣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公司入选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并于2025年初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
在节能减排方面,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节能设备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积极推进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投运了硫酸低温位热利用装置,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在产业扩张过程中,公司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管理制度。在新的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例如,在新建工厂时,配套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处理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通过这些举措,公司不仅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为贵州的生态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记者:川恒化工近年布局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领域,这一转型背后有怎样的战略考量?如何协同省内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吴海斌: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领域,这一转型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首先,公司敏锐洞察到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趋势,意识到传统磷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结合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公司以磷矿石中的“磷、氟”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磷系电池材料和氟系电解液材料,将传统磷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高端新能源材料的跨越。这一转型不仅符合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向,还为公司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协同省内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方面,公司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公司与省内裕能、盛屯等企业构建了“磷化工+金属冶炼+新能源材料”耦合产业链,实现磷酸、硫酸等资源的循环共享。同时,与国轩高科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公司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为贵州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贡献了力量。
记者:川恒化工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方面有何成果?
吴海斌:公司高度重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公司推行数字化管理,建立了SAP ERP、OA、无人值守地磅、银企直联、HSE、EAM、HR、TMS、SRM、LIMS等多个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数字化管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大幅提升。
围绕“智能制造、智慧运营”两大需求,公司打造了数字营销、智能制造、智能运营、采购管理、智慧物流等5大核心平台,逐步实现业务流程化、工业智能化、决策数据化。在矿山建设方面,公司积极推进“三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
此外,公司正在建设生产控制系统(MES),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改造为例,技术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提升,同时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公司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贵州提出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川恒化工下一步将如何借势发力?
吴海斌:贵州提出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磷化工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贵州的产业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聚焦“富矿精开”,实施“磷化工+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抓好“精细开矿”,大力推进福麟矿业矿山“三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另一方面,抓好“精深用矿”,坚持磷矿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升磷矿附加值。通过选矿技术研发、合理配矿用矿、强化选矿环节、实施精矿梯级利用和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磷矿资源的“吃干榨尽”。
同时,公司围绕磷矿石中的“磷、氟”资源进行一体化开发,全力推动“矿化一体”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构建以磷矿开发和磷化工为基础,“磷氟”资源高效、循环、耦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公司将为贵州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贡献更多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屠琪
一审/王远柏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