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惊雷:歼 - 36 试飞,中国六代机或许要改写太平洋战略格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05:36 4

摘要:2025 年 3 月,西太平洋上空的军事天平正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倾斜。随着美日正式确认在日本九州岛部署远程导弹阵地,中国第六代隐身战机歼 - 36 的第二次试飞引发全球高度关注。这场看似局部的军事动态,实则折射出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层逻辑与技术代差的悄然逆转。

2025 年 3 月,西太平洋上空的军事天平正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倾斜。随着美日正式确认在日本九州岛部署远程导弹阵地,中国第六代隐身战机歼 - 36 的第二次试飞引发全球高度关注。这场看似局部的军事动态,实则折射出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层逻辑与技术代差的悄然逆转。

歼-36采用全隐形无尾三角翼设计,可能具备全波段隐身能力,作战半径达4500公里,可穿透第二岛链,其机腹超大弹舱可携带8枚超远程空空导弹或2枚4吨级高超音速导弹,兼具空战与对地/海打击能力,模糊战斗机与轰炸机界限,武器配置:包括射程1000公里、速度9马赫的空对空导弹,形成“高空高速+导弹俯冲”的立体打击模式,动力系统:三台涡扇-10C发动机总推力达41吨,推重比超过F-22,赋予其超强机动性,歼-36被美媒称为“会隐身的空中航母”,可指挥隐身无人机群作战,自身作为后方指挥节点,大幅提升战场感知与生存能力。相较传统战机需飞行员自主索敌的模式,这一体系化作战方式形成代差优势。



歼 - 36 的密集试飞与美军六代机项目的踟蹰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五角大楼早在 2018 年启动 “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但预算超支、战略定位模糊及政治博弈导致项目持续停滞。最新消息显示,美军海军六代机 FA-XX 项目因技术路线分歧陷入僵局,而中国已通过歼 - 36 验证了有人 - 无人机协同作战概念 —— 这种 “空中航母” 模式将颠覆传统空战规则。

美国《战区》杂志直言,歼 - 36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隐身战机领域实现 “十五年跨越”,其技术突破甚至超过当年歼 - 20 首飞带来的冲击。更令美军焦虑的是,中国已构建起 “歼 - 20 制空 + 歼 - 36 突防 + 无人机蜂群” 的体系化作战能力,这种代差优势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重塑西太空中力量格局。



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威胁,中国军工以 “非对称创新” 给出回应。歼 - 36 的三发无尾布局在全球战术喷气机领域独树一帜:三台涡扇 - 15 发动机形成品字形推力单元,配合背部 DSI 进气道与飞翼设计,实现了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与大载荷的完美平衡。其最大起飞重量超 60 吨,作战半径达 4500 公里,可深入第二岛链执行 “点穴式” 打击任务。

此次试飞中,歼 - 36 首次展示三发同时加力的震撼画面,三条尾焰划破天际的场景被美媒形容为 “科幻电影照进现实”。这种设计不仅带来推力冗余,更在战损情况下保留基本飞行能力,大幅提升战场生存概率。无尾布局与背部进气道的结合,更催生了全新的内置弹舱与燃油系统设计,为搭载高功率电子设备与定向能武器预留空间。


歼-36的部署使中国空军从区域防御转向远洋投射,直接压制美军F-35和B-21轰炸机,削弱其西太空中优势,其技术路径选择(有人机+无人机协同)领先美军仍在概念阶段的NGAD计划,打乱美国六代机研发节奏。


歼-36的试飞标志着西太力量对比的质变:中国通过技术迭代突破地理封锁,而美日导弹部署与岛链体系在隐身化、体系化空战面前逐渐失效。未来博弈焦点将转向第三岛链与智能化战争规则的重塑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