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种业振兴,隆平高科答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07:18 4

摘要:在刚刚开幕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第一协办单位隆平高科搭建全场最大展台,展示的各类主粮、杂粮、蔬菜等,不仅组成一桌好饭的食谱,还折射出隆平高科扛起种业国家队使命担当的产业布局。

晶莹剔透的大米、金黄饱满的小米、饱满多汁的鲜食玉米、鲜红的剁辣椒、脆嫩爽口的黄瓜、果香浓郁的甜瓜,吸引着不少往来的参展者驻足围观。

在刚刚开幕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第一协办单位隆平高科搭建全场最大展台,展示的各类主粮、杂粮、蔬菜等,不仅组成一桌好饭的食谱,还折射出隆平高科扛起种业国家队使命担当的产业布局。

回望发展,逐梦振兴。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国权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提出,要强化科技投入、金融赋能、国际合作,围绕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强做大中国种业品牌,为中国民族种业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国权

隆平高科展台

做强“隆平种”

营收规模十年间增长近五倍

年报显示,截至目前隆平高科在全球种子年销量2.93亿公斤,年推广面积2.0亿亩,年增产粮食50亿公斤,年助农增收超13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9年成立,2000年成功上市;

2007年收购亚华种业,开启外延并购整合之路;

2016年,中信集团入主隆平高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7年,隆平高科收购原陶氏益农巴西玉米种子资产成立隆平发展,为国家获得战略性、稀缺性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市场份额达20%;

2023年,隆平高科并表隆平发展完成“两隆合并”,玉米种业全球营收突破60亿元,公司整体营收达到92.23亿元;

2025年,隆平高科拟募资12亿元,中信农业及其关联方中信兴业在隆平高科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25.93%

中信农业、隆平高科董事长刘志勇介绍,过去一年中,隆平高科在全球的种子年销量2.93亿公斤,年推广面积2亿亩,种子年产粮食超过1000亿公斤,接近湖南、湖北两省年产粮食的总和。

据了解,中信入股的近十年间,隆平高科的营收规模从22.99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92.23亿元;全球排名从十名之外跻身前八强。

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勇

始于水稻,忠于粮安。

“依托中信集团实业与金融协同优势,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持续打造和汇聚了一批种业行业的优秀品牌。”刘志勇介绍,目前公司构建了以“隆平高科”品牌为“领头雁”,以“隆平、亚华、联创、湘研、德瑞特、巡天、三瑞”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大隆平”雁阵格局。

其中,杂交水稻领域的隆平、亚华,玉米领域的联创,辣椒领域的湘研,黄瓜领域的德瑞特,谷子领域的巡天,食葵领域的三瑞农科,均是各作物细分领域的领军品牌,市场占比分别达到60%、10%、60%、39%。

隆平高科展台

创研“中国芯”

多点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

会上,刘志勇在《隆平种、中国芯,国家情怀、中国质量》报告中介绍,现在全国每5碗米饭就有1碗就来自隆平水稻,每2碗小米粥就有1碗来自巡天“张杂谷”,每4盘辣椒炒肉就有1盘是湘研辣椒,每10根密刺黄瓜有6根的种子来自德瑞特,每10包瓜子有4包的种子来自三瑞农科。

国内谷子单产由200公斤提升到500公斤,美葵种子被挤出中国市场,折射出中国种子的“芯”力量。创研“中国芯”,隆平多点布局。

隆平高科展台上展示的隆平种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种质资源创新。隆平高科在水稻领域,进一步培育出多个等不育系,并在恢复系取得重大突破,育成华恢8612、华恢5287等。目前,超高产品种玮两优8612、镉低积累品种臻两优8612已成为新一代全国前十大单品。玉米领域,育成的联创B727等一批玉米新一代品种,在耐密、多抗等方面表现亮眼。

加快生物育种技术、智慧育种技术应用。隆平高科基因编辑方面,培育出反光敏粳型水稻不育系,建立了任意玉米自交系遗传转化体系。转基因方面,已有10个品种通过审定,在审定数量和示范推广面积均居全国领先。全基因组选择方面,在水稻领域独创“AI+基因组”智能育种平台,使育种效率提升64.2%,在玉米领域基于模型应用,将一个品种的选育过程从8-10年缩短为4-6年。

据了解,隆平高科常年保持10%左右的研发投入,构建了以商业化育种体系、DT+BT智慧育种平台等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立足资源创新、生物育种,开展科企合作的科研院校约70多家。

大会开幕式上,隆平高科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水稻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其中,隆平高科与深开鸿合资成立的隆平开鸿农业科技公司,在大会上正式签约。新公司将整合隆平高科覆盖2亿亩农田的产业数据、田间场景资源与深开鸿的KaihongOS操作系统技术,破解农业物联网数据孤岛难题。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中信农业、隆平高科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与隆平高科战略合作签约。各签约方将聚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领域,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式国际一流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此外,隆平高科与深圳开鸿数字公司开展合资成立签约, 共同成立隆平开鸿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在种业“芯片”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进行完美适配,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

厚植“国家情怀”

年助农增收超130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毅外长出席记者会特别点赞冈比亚农民种植的大米,就是隆平高科援外团队的努力成果。

由袁隆平院士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冠以袁老先生之名。“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是隆平高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内核。

袁老先生在《我的两个梦》一文中曾经写道,“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当下,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已走向东南亚、南亚,杂交玉米种至南美、非洲,棉花拓展至中亚。农业援外的脚印覆盖亚非拉等全球各地,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培训10000多名农业人才。

“镉低积累”臻两优8612

践行国家使命。在我国2022年发布的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中,隆平高科及子公司湘研种业、德瑞特种业、巡天农业分别入选“水稻强优势”“玉米补短板”“杂粮补短板”“蔬菜破难题”阵型,充分发挥“种业国家队”的主力军、排头兵作用,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履职社会担当。隆平高科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助力推动大田单产提升。其创建的“选好种、种好田、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的种粮一体化“五好模式”,助推公司国内年良种推广面积达1.2亿亩,国内年产粮食超过650亿公斤,国内年助农增收超80亿元。其联合农业农村部科教等打造的“云上智农”,播放量已超过1亿人次。

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开幕式现场

锻造“中国质量”

开发国内首个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

隆平高科的展位上,一面是披着彩色包衣的各类作物种子矩阵,一面是在接入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后,有如变形金刚的机器人。

良种一粒重千钧。在AI、大数据时代,数字农业正成为未来全球农业科技的重要突破口。

世界种业强国与跨国种业巨头,正在围绕生物育种赛道展开激烈竞争,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王国权表示,下阶段将发挥中信产融并举平台优势,聚集行业领军力量,进一步做强中信种业研究院,联合华为设立数字化农业公司,加强种业创新资源力量整合,加快构筑全球领先的种业科技创新优势。

据了解,基于中信集团与华为的战略合作,隆平高科正在推进数字农业落地。“已开发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农业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在育种、种植、管理全链条通过物联、数联、智联帮助农户实现精准种植,在智慧农场试点中亩均增产可达15%-20%。”刘志勇说。

目前,隆平高科承担了8项国家重大项目,其中水稻6项,玉米2项。水稻解决部分种源卡点难题,CSIPD(种业集成产品研发平台)完成任务管理平台开发,郑州隆平高科玉米创新中心全面建成,综合科研楼、种质资源库正式投入使用,种源攻关项目、生物育种专项已顺利通过关键节点考核。

登高望远,大道无垠。为了全球粮食安全,隆平高科还在努力。

在报告结尾,刘志勇深情道:我们的隆平“芯”是中国芯,隆平“种”是中国种,隆平“粮”是中国粮,我们的“情怀”是袁隆平情怀和国家情怀,我们也努力让隆平的“质量”,成为助力中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种业崛起于世界之林的“中国质量”。

来源:南方农村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