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我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更新,一文速览要点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危害重大,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肺功能检查是临床诊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评价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程度、类型、治疗效果以及病情发展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其在我国的开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转自:医学界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危害重大,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肺功能检查是临床诊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评价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程度、类型、治疗效果以及病情发展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其在我国的开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普及率不高[1]。

为向基层医务人员普及肺功能的基本操作和质控规范,加强其对常规肺功能检查方法的掌握,近日,《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1](以下简称“新版指南”)重磅发布,距离上一次发布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 年)》[2](以下简称“2018版指南”)已有6年之久。本文将聚焦于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梳理相关亮点精粹,以飨读者!

时隔6年修订,多项更新助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提升

新版指南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等相关指南,更新了常规肺功能检查的新进展,扩展了便携式肺功能仪的介绍,增加新章节以介绍动态肺功能监测相关内容,促进肺功能检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

更新要点一:修订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新版指南在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部分进行了增删(表1)[1,2]。

表1:新版指南中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修订内容

更新要点二:常规肺功能指标中新增“肺弥散量参数”

新版指南指出,临床上测定的常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容积参数[潮气容积(VT,静息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容积)、肺活量曲线及相关参数、功能残气量及相关参数]、通气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曲线及其参数、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及最大分钟通气量曲线及其参数)和肺弥散量参数[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比弥散量][1]。

肺弥散功能是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的能力。临床上利用一氧化碳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一口气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DLCO-sb)和重复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常用参数包括DLCO、每升肺泡容积的DLCO[1]。

更新要点三:引入脉冲振荡法检查技术

新版指南增加了脉冲振荡法检查技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脉冲振荡法检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强迫振荡技术,在自然平静呼吸过程中给呼吸系统外加振荡波(压力信号),并测量呼吸系统在该振荡压力信号下产生的对应流量变化,用于评价呼吸系统的阻力和顺应性等。其主要参数包括呼吸系统阻抗(Zrs)、5Hz下的阻力(R5)、20Hz下的阻力(rR20)、5Hz与20Hz下阻力的差值(R5-R20)、5Hz下的电抗(X5)、共振频率(Fres)。

新版指南指出,脉冲振荡法目前在基层医院开展尚不广泛,但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在小气道功能障碍、气道阻塞性病变的诊断及筛查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

更新要点四:常规肺功能检查的操作标准和质控

新版指南将“常规肺功能检查的操作标准和质控”章节分为了“肺功能检查前的质控”、“肺活量检查和质控”、“用力肺活量检查和质控”三部分,阐明了肺功能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与质控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指南将用力肺活量的检查方法分为四个阶段,并重点提炼了相关标准(表2)。

表2:用力肺活量检查和质控的要点[1]

更新要点五:新增肺功能动态监测章节

新版指南指出,肺功能是慢阻肺病诊断的金标准,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标准,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但肺功能具有波动性,不能仅根据一次肺功能检查诊断或排除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动态监测肺功能可有效助力了解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的动态。此外,监测与随访患者的肺功能可以评估患者病情是否稳定,同时也是指导药物调整的依据。

基于此,新版指南中新增了“肺功能动态监测”章节,进一步明确了肺功能动态监测在协助疾病诊断(慢阻肺病和哮喘)、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患者管理中的应用[1]。

更新要点六:新增肺功能报告解读流程图

新版指南新增了肺功能报告解读的流程图(图1),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肺功能检查结果。

注::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TLC肺总量;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

图1:肺功能报告解读的流程图[1]

更新要点七:新增便携式肺功能仪的质量检测标准并细化其适用范围

新版指南指出,便携式肺功能仪需通过国家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检测,需达到ISO26782∶2009的标准。且便携式肺功能仪相较于传统实验室肺功能仪具有小型、便捷、操作简便和造价低廉的优势,可作为实验室肺功能仪的补充,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便携式肺功能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用范围广,包括:呼吸疾病的早期筛查、流行病学调查、社区诊断、基本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各种类型义诊、健康促进活动或为行动不便者出诊床旁检查,尤其是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重要评估指标[1]。

聚焦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洞见疾病诊治管理优化策略

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为13.7%,提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阻肺病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缓慢阻肺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新版指南进一步细化了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指导,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早期识别

在慢阻肺病的早期识别方面,应注重对慢阻肺病前期和1秒率正常的肺功能减退(PRISm)人群进行肺量计随访,如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1秒率,提示其未来进展为慢阻肺病的风险很大,建议密切随访并进行重复评估[1]。

➤慢阻肺病治疗决策

当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与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时,应进一步评价患者的合并症、肺功能(肺容积及弥散功能)、肺部影像学、血氧和运动耐力等指标,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根据判断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策略。此外,肺功能检查还有助于外科肺减容手术的选择[1]。

➤慢阻肺病预后评估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识别肺功能快速下降表型。早期慢阻肺病定义中每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60mL为快速下降,需对肺功能进行动态随访。

哮喘

➤哮喘严重程度分级

初始治疗时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对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可根据白天、夜间哮喘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4级(表3)。

表3: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辅助诊断哮喘-慢阻肺病重叠

哮喘慢阻肺病重叠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哮喘和慢阻肺病两个疾病共存,但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若此前已确诊慢阻肺病或哮喘,符合下述标准时需考虑哮喘-慢阻肺病重叠诊断(表4)。

表4:需考虑诊断为哮喘-慢阻肺病重叠的标准

总结

《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的发布,为基层医疗机构早期筛查与干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期待随着指南的落地与推广,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筛查干预、健康管理、疾病监测等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带来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 网络预发表.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6):511-518.

审批编号:CN-148408 过期日期:2025年11月27日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