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教授:糖尿病不是“富贵病”,而是贫穷病和无知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2 12:31 4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资料: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15卷第2期,"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4年第32卷第3期,"低收入人群糖尿病风险因素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第102卷第11期,"社会经济地位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版)

长久以来,糖尿病被贴上了"富贵病"的标签,似乎只有那些大鱼大肉、饮食过量的富人才会患上这种疾病。

然而,这种认知已经严重过时了。事实上,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贫困人群蔓延,成为一种真正的"贫穷病"和"无知病"。

这种错误认知不仅误导了公众,更阻碍了糖尿病的防控工作。

我在临床工作中接触过无数糖尿病患者,他们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城市地区,年增长率达到8.7%。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糖尿病会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中大量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1. 不健康的饮食结构

与富人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不同,低收入人群的饮食问题在于高碳水、高盐和精制食品摄入过多。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量的68%,远高于推荐的55%

米面等主食便宜易得,而蔬菜水果相对昂贵,这导致了营养失衡。

2. 健康意识和医疗资源获取的差距

健康教育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平均有4.2个,而农村居民仅有1.8个

许多农村居民甚至不知道糖尿病的基本症状和危害。

3. 糖尿病治疗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管理和治疗。一项对全国28个省份的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年均医疗支出约为8900元,占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的25-30%

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负担。

贫穷可怕,但无知更可怕。

我曾遇到一位女教师,家庭条件不错,却因为相信"偏方可以根治糖尿病"而停用胰岛素,结果导致酮症酸中毒,差点丧命。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达47.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这些误区主要包括:

· 认为血糖不高就可以停药

· 迷信所谓的"根治"偏方

· 过度依赖某些"降糖食品"而忽视正规治疗

· 错误地认为胰岛素是"最后的选择"

这些错误认知不分贫富,但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尤为普遍。

卫健委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5.6%的糖尿病偏方和虚假宣传首先在农村和小城镇传播,造成的误导更为严重。

如何改变糖尿病在低收入人群中高发的局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塑健康教育体系

传统的健康教育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灌输,缺乏针对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社区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将糖尿病知识普及率提高3.2倍。

应当让村医、乡医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

2. 优化保障机制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年糖尿病用药和检查项目报销比例平均为65%,但在基层医疗机构获取这些服务的便利性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应当下沉优质医疗资源,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规范的糖尿病诊疗服务。

3. 从源头上改善营养状况

低收入人群的不健康饮食有其经济原因。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健康食品补贴计划"建议,对低收入家庭购买新鲜蔬果、优质蛋白等健康食品给予定向补贴,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无论贫富,糖尿病的控制都离不开患者的自我管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指南明确指出,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约60%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自我管理包括:

·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按时服药:遵医嘱规范用药,不擅自停药或换药

· 定期监测:了解自己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抑郁

有意思的是,自我管理的成本并不高,但效果却十分显著。

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随访数据表明,坚持自我管理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2个百分点,并发症风险降低约35%

改变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医疗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国家卫健委2023年推动的"千县万村糖尿病筛查工程"已在2000多个县区开展,初步筛查出超过80万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这是医防结合的良好实践。

媒体要承担起科普责任,传播科学知识,揭露虚假信息。

中国科协的调查表明,权威媒体的健康科普可以使公众对某一健康问题的认知准确率提高43%。

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加大保障力度,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糖尿病不是"富贵病",它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健康意识和医疗资源获取能力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

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糖尿病已经打破了贫富界限,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共同挑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疗糖尿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只有打破"富贵病"的刻板印象,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需求,才能真正遏制糖尿病的蔓延。

对个人而言,无论贫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学习健康知识、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案,才是应对糖尿病的正确态度。

在这场与糖尿病的战斗中,知识是最有力的武器,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让糖尿病成为任何人的负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王医生健康科普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