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赏析|王燕云“佛十号”系列:方寸显佛法,篆刻映艺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11:37 3

摘要:佛光普照,十号恢弘,王燕云先生以篆刻艺术,诠释佛教之深邃与广博,令人叹为观止。其佛十号系列篆刻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心灵的幽径,引领我们步入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殿堂。

佛光普照,十号恢弘,王燕云先生以篆刻艺术,诠释佛教之深邃与广博,令人叹为观止。其佛十号系列篆刻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心灵的幽径,引领我们步入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殿堂。




细细观赏,王燕云先生的篆刻作品,每一方都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佛之十号,象征着佛的至高无上、圆满无缺,而王先生则以刀代笔,将这份神圣与庄严,镌刻于方寸之间。他的作品,线条流畅,刀法精湛,每一个笔画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智慧,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佛法的深邃与玄妙。




“如来、应供、正遍知……”这些佛之十号,在王燕云先生的篆刻下,不仅字形端庄大方,而且意境深远。每一笔一划,都像是从心底流淌出的清泉,洗涤着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其作品中的佛造像印章,更是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既有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也有智慧无边的文殊菩萨,每一尊佛像都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佛法故事,引领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




王燕云先生的篆刻艺术,不仅在于其技法的精湛,更在于其内心的虔诚与感悟。他将自己对佛教的敬仰与理解,融入到每一方篆刻作品之中,使得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心灵的寄托。观赏他的作品,仿佛能听到那悠远的钟声,感受到那来自佛国的清凉与宁静。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佛国世界的庄严与神圣,感受到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每一方篆刻都如同一个微小的宇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深意,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王燕云先生以篆刻为媒介,将佛法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的美感完美融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诗意的艺术空间。




佛十号系列篆刻作品,不仅是王燕云先生艺术才华的展现,更是他对佛教文化的深情致敬。他的作品,如同一曲曲悠扬的天籁之音,回荡在我们心间,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净土。王燕云先生,以其精湛的篆刻技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艺术世界,让我们在欣赏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艺术家艺术简介

#图文打卡计划#

王燕云,号京西翁,1963年北京生人。自幼喜爱绘画与雕刻,年长后专攻篆刻。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八十年代末留学日本,获国立香川大学教育学部雕塑专业硕士学位。在日研修期间,坚持篆刻创作,作品颇受日本文化人士赏识,曾应约举办书法篆刻授研班。回国后从事外企管理,虽工作繁忙,仍“刀耕”不辍,利用业余时间研习篆刻艺术。后得到故宫博物院篆刻大师刘玉老先生的指点与教授,受益良多。

现为北京书法院研究员,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区域理事会艺术指导教授。被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商业创新大会联合授予“非遗传承功勋模范人物”。

近年来,深入研究汉印和齐白石篆刻艺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学识。其篆刻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猛利狂悍,痛快淋漓,有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2020年4月创作抗疫主题作品,被北京工艺美术学会收藏。

2020年8月创作抗疫主题作品,被湖北省档案馆收藏。

2022年5月受邀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制印“央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央博数字平台建设。

2023年受邀为“澳门文化界联合会”篆刻印章,并被永久收藏。

2023年受邀为“国学六艺会馆”篆刻印章,并被收藏。

其作品又颇有吴昌硕所称“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之感,可谓博采众长,兼容并收。篆法体势遒劲且圆转,刀法峭拔,高峻淳古。雄浑大气中不失精美,古朴典雅中又不失新意。方寸与红白之间凸显其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作品不仅受到诸多业余爱好者的追捧,还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赞许。

王燕云先生不善言辞,却也幽默诙谐,为人厚道仗义,有股子“北京爷们儿”的味道,自谑为“皇城根儿下一俗人”。

作品欣赏






来源:红琴艾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