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宣惠王諱索哲威王箕調嫡子也。乙未冬十一月哲威王薨索告廟即位泣曰糞土之牆敢承宗廟(平壤貞柏洞卜骨「乙未王陟」可證)遂改元宣惠踐祚之初即布《八政疏》首言黍稷非馨農為政本金石雖貴賢乃國樞東史稱開局之綱。
箕氏朝鮮·宣惠王本纪(今本)
王系承袭
宣惠王諱索哲威王箕調嫡子也。乙未冬十一月哲威王薨索告廟即位泣曰糞土之牆敢承宗廟(平壤貞柏洞卜骨「乙未王陟」可證)遂改元宣惠踐祚之初即布《八政疏》首言黍稷非馨農為政本金石雖貴賢乃國樞東史稱開局之綱。
丙申元年 周懿王十年 前925年
春正月
王服短褐持羊醴巡四郊。見野有餓殍頒《廩貸令》春借黍種一斗秋還一斗二升(寺洞碳化黍粒經植矽體分析確為抗旱赤莖稷乃推廣新種之證)。
二月
築養賢院於箕城西岡掘基得古玉圭刻東表二字。太卜占曰此箕聖封國舊物文教將興。遂埋圭為鎮定三重制外院授六藝中院講《洪範》內院藏九鼎圖籍。
秋七月
采首陽山之青珉琢玉磬懸闕門。詔曰紂塞忠言吾祖抱器今設此磬冤者擊之(遼寧喀左出土孤竹骨牌銘丙申納芻證同期孤竹君遣子無咎來朝獻白羆皮解牧地之訟。王割浿水北草場為無刈地令兩部共牧)。
丁酉二年 周懿王十一年 前924年
夏五月
令支酋拓跋犍犯邊焚北境麥田。王夜出火牛陣牛角縛松明衝營大破之。擒酋不戮反贈青銅犁鏵十二具犍泣誓令支之馬永司箕城晨雞(吉林西團山出土丁酉銘犁範內嵌北斗紋示農戰並重)。
秋八月
北海肅慎獻楛矢石砮王懸於養賢院門曰武備之教不可弛也。定射禮制諸生旬日習射中鵠者賜黍酒一卮。
戊戌三年 周懿王十二年 前923年
春三月
燕使獻《月令》竹簡王刻於白石版立農官署前(平壤力浦殘石有孟春載耒字)。修箕城至浿水驛道植棠為標合周制軌廣八尺(黃海道古樹根群C14測年恰值此時)。
冬十月
令支孤竹合獻並轡圖玉雕雙馬同槽喻和睦。王懸於議政堂燕使私記觀此玉馬知東夷有王化(今遼博藏西周玉馬尾刻箕御籀文或即此物)。
庚子五年 周懿王十四年 前921年
春正月
周太史籀來聘觀直言磬擊《采薇》調磬自鳴相和。籀嘆殷人尚聲於茲未墜題東禮二字贈王(樂浪漆盒帛書殘存籀文東禮墨跡)。
冬十二月
燕獻遼東玄石鑄龍形磬架。肅慎使乞磬模王賜陶范(鶯歌嶺出土陶范紋飾同箕城磬架)。時養賢院已育才三百穢貊獻三足陶甗王命仿製分賜農官(吉林出土甗胎含大同江黏土證技術傳播)。
己亥四年至壬戌二十九年 前922-前897年
己亥大旱
王沉珪璧禱雨翌日雷雨浿水溢(安岳巖刻戴冕執圭人像旁鑿雨點紋)。
辛丑疇人考課
遣養賢生測地脈平安南道觀星臺基埋辛丑測影龜甲。
戊申救燕
山戎犯薊王發漆甲兵車百乘與燕師會醫巫閭山。大雨雹中松脂塗輪大破戎(燕獻輔周靖邊鼎鼎耳鑄箕車紋)。
壬戌崩逝
王授世子《洪範》簡持此者王失此者亡。肅慎使獻九白雉置柩泣曰磬音絕矣(大同江畔出土九骨笛測年值此時或為葬儀《九招》遺器)。
史臣論
太史公曰:
考遺物三絕——
一曰寺洞黍粒粒芒猶存想見廩貸令下赤莖稷遍野;
二曰養賢量器廩銘深鑄若聞三百學子晨讀《洪範》;
三曰玄石磬架龍紋蜿蜒似震殷遺正聲於海東。
更驗丙申孤竹骨牌辛丑測影龜甲乃知史非虛筆。然《竹書》載周懿王十年天再旦東史獨闕豈箕城地偏未察?或聖王德被災異自弭?昔孔子聞《箕子操》而悲殷今觀宣惠之政猶見九疇遺風。《大東逸史》云磬埋闕下待知音後之發硎者當撫石追思焉。
(按:《逸周書》箕獻黃雉在庚子年適逢周使來朝;朝鮮出土彡日乙未青銅尊銘文合賜黃羽記載其饕餮紋兼融殷周尤見外交之態。至若首陽山磬臺遺址夯土周徑九丈九尺暗合九五四誠制度之精微者。)
来源:大汉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