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拂绿野,农耕正当时。3月20日春分时节,安龙县第六小学“耕读园”劳动教育基地彩旗飘扬,该校首届“雏凤耕读”春耕节开耕活动在此举行。安龙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家长代表与全校师生共聚沃土,以传统农耕文化为纽带,开启一场传承与创新并蓄的劳动教育实践。
春风拂绿野,农耕正当时。3月20日春分时节,安龙县第六小学“耕读园”劳动教育基地彩旗飘扬,该校首届“雏凤耕读”春耕节开耕活动在此举行。安龙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家长代表与全校师生共聚沃土,以传统农耕文化为纽带,开启一场传承与创新并蓄的劳动教育实践。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作为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安龙六小“耕读园”劳动教育基地自建立以来,通过将农田劳作与经典诵读深度融合,既让学生亲历翻土播种的农耕实践,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又在四季更迭中感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传统文化魅力。基地通过“劳动+生态+文化”三维育人模式,培育学生勤俭美德、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让千年耕读文化在新时代校园焕发生机。
活动现场,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助理农艺师耿仕英结合春分节气特征,为孩子们讲授二十四节气智慧与农耕文化,从“昼夜均而寒暑平”的节气内涵到“种瓜得瓜”的农谚哲理,生动诠释传统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同学们听得入神,对农耕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该校关工委主任魏永华用质朴话语讲述耕读文化,并勉励学生:既要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更要赓续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让劳动成为最美的生命姿态。
随着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吴秀江揭开“和美耕读园”牌匾,春耕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班级责任地授牌仪式上,各班学生郑重接过写有班级名称的标识牌,这既是对土地认领的承诺,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接力。分到土地后,同学们激动地说:“这块土地就是我们的‘责任田’,我们要像古人那样用心耕耘,收获的不只是粮食,更是成长的力量。”
活动现场化身成生动的劳动课堂。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挥锄翻土、播撒种子,汗水与泥土交织间,亲身体验一粥一饭。家长代表王女士感慨,看着孩子认真播种的样子,仿佛看见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生根,这种教育方式比任何书本知识都来得真实。
吴秀江表示,未来,学校将以“耕读园”为支点,持续探索“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新路径,构建“劳动+德育”“劳动+智育”“劳动+美育”等立体化教育体系,让传统文化在菁菁校园代代相传,让教育回归自然本真。他说,期待看见孩子们播撒的种子破土而出,看见耕读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贵州教育报记者 潘国虎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贺韬 罗欢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