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叮叮叮”“不好意思,我需要暂时处理一下工作,采访先暂停一下”。晚上11点进行的电话采访中,申定龙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快速处理完工作后,他笑着说:“通航产业是一个需要百分百投入的事业。”这种全身心地投入,让他从一个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成长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更
“通航产业是一个需要百分百投入的事业”
这种全身心地投入
让申定龙从一个化学专业的毕业生
成长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
更是成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
采访时手机里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
恰是这个“百分百投入”的行业
最真实的注脚
——专访1994级化学系校友申定龙
“叮叮叮”“不好意思,我需要暂时处理一下工作,采访先暂停一下”。晚上11点进行的电话采访中,申定龙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快速处理完工作后,他笑着说:“通航产业是一个需要百分百投入的事业。”这种全身心地投入,让他从一个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成长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更是成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手机里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恰是这个“百分百投入”的行业最真实的注脚。
01
兰大岁月:在逆境中淬炼科研底色
1994年初秋,18岁的申定龙攥着家里东拼西凑的一千多元学杂费,登上了从湖南邵阳开往兰州的绿皮火车。40多个小时的硬座旅程,他听着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声响,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列车缓缓驶入甘肃境内,申定龙第一次见到了黄河。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沿着黄土高原的褶皱蜿蜒前行,就这样,在滚滚向前的黄河水的呼啸声中,申定龙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
申定龙就读于兰大化学系,他直言,化学排在他最喜爱的物理学科之后,但他对专业的学习仍然全力以赴。
初入校园,面对那些陌生又极具挑战的专业课程,他丝毫不敢懈怠,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吸收着知识的甘霖,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实验室里,是申定龙的另一个战场。反应釜中,原料在高温高压下激烈翻滚,他时刻紧盯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眼神专注得仿佛要将每个数字看穿。当然,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无数次的尝试换来的往往是失败的结果。但申定龙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每次实验结束,他都会仔细清洗实验仪器,将用过的试剂妥善归位,随后静下心来分析数据,从各个因素入手,逐一排查问题。
谈及大学时期的学习经历,申定龙说:“做实验教会我两件事:一是逻辑的严密性,二是面对失败的韧性。合成配合物时,哪怕一个温度参数的偏差都会导致实验失败。但正是这种反复试错的过程,让我学会了系统分析问题。”
“
也正是这段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的经历,为他淬炼出了严谨、坚韧的处事风格和逻辑,这也成为了后来他在通航产业中攻克技术难题的核心武器。
”
然而,经济上的压力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申定龙的心头,为缓解生活压力,他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机会。回忆起往事,他笑着说:“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可放弃的,这种办法不行,我就去用另一种办法。就像我的毕业论文一样,题目已经确定了,我就要做更多的实验去分析它,去找到成功的方法。”
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商机敏锐的“嗅觉”,他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副业”——为校内学生及学校周边居民采购眼镜。幸运的是,在那个经济和物资流通远不及今天的年代,他成功靠这一手段,每月都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他甚至可以在满足自己在大学所有开销之后还负责妹妹的生活支出。
靠着卖眼镜,申定龙初次尝到了商业成功的滋味,他表示:“那段经历让我明白,市场需求永远存在,关键是如何发现并满足它。”但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化学。“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是放弃学业。”这种对知识的敬畏,支撑他在毕业后选择进入国营企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继续在化学领域深耕。
02
跨界突围:从化工到通航的纵身一跃
1998年,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申定龙怀揣着在校园中积累的扎实专业知识,进入广州一家国营企业,投身硫酸盐生产领域。凭借对专业的深入钻研,申定龙所在团队将氧化剂在氧化时直接粗糙化的技术推进到晶格层面。
彼时,申定龙所在的工厂在国内相关生产领域已位居榜首,他们不仅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还创新性地拓展了产品应用场景,恰逢线路板印刷行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工厂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申定龙并未满足于此,他说:“我的目标永远是做到最好!”他敏锐地捕捉到线路板印刷行业的商机,基于自身丰富的技术经验,2004年他毅然选择自主创业,创立了广州市深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线路板所需的相关化学品。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商业头脑,他在化工领域披荆斩棘,短短几年时间,就成功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化工行业站稳了脚跟。
那个阶段,申定龙从事的化工行业正如日中天,他的公司也发展得很好,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偶然的契机,彻底改变了申定龙的人生轨迹。
2006年,应朋友邀请,申定龙来到中国试验飞行研究院参与飞行体验,迎来了人生中首次飞行驾驶。当他坐进直升机驾驶座,随着引擎轰鸣声渐起,螺旋桨飞速转动,搅起地面的尘土,直升机缓缓拔地而起,大地就像一块被揉皱又缓缓展开的巨大毛毯,山川、河流、城镇,一切都在飞速变小。
“当我驾驶直升机升空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天空才是人类最后的边疆。”
这次飞行经历在申定龙心中种下了航空梦的种子,彻底点燃了他对天空的无限向往,也悄然改写了他此后的人生篇章。
体验飞行后,申定龙萌生了购买飞机的想法。但在当时,购买飞机流程繁杂,并且需要专业团队托管,就像买车需要挂靠车队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飞行梦想,他索性一次性投入1000万购买了三架飞机,并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合作成立公司,开启了他的通航探索之旅。
起初,购买飞机、成立公司只是源于个人爱好,为了满足自己的“飞行梦”。但随着对行业的深入了解,申定龙逐渐发现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潜藏的巨大商机。
当时,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市场空白亟待填补。但申定龙坚信,低空开放是未来趋势,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通航产业。也正是他一直以来的坚韧与执着,造就了日后申定龙和他的企业在这个领域的突飞猛进。
03
砥砺奋进:通航产业的拓荒征程
2007年,申定龙以中飞航空俱乐部的名义承办了第一届中国通用航空大会飞行表演,为了办好这场表演,他亲自参与每一个筹备环节,从场地布置到飞行方案制定,都一丝不苟。表演当天,各式各样的飞机在蓝天中翱翔,精彩的飞行特技赢得阵阵掌声。
这次成功的飞行表演之后,申定龙在与各方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了通航产业蕴含的无限潜力,彼时的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犹如一块尚未被充分开垦的荒地,充满机遇却也荆棘丛生。
于是,申定龙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创业初期,摆在申定龙面前的是重重技术壁垒。国内在通航飞机的设计、制造和适航认证等方面几乎毫无经验,一切都需从零开始。面对这一棘手状况,申定龙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瞬间被激发出来:“有困难解决问题,永远相信这个事我能搞得定!”他迅速组织团队,奔赴德国钻研先进技术,将LSA(轻型运动飞机)的概念引入中国并推广,正式进军通用航空领域。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震后灾区通讯全面中断的困境,让申定龙看到了通航产业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巨大潜力,想起当时的情况,他说:
“当时,我怀着一种伟大的使命感,一心想着做高空移动基站,用于保障灾害发生时的通讯畅通,完全没有考虑经济效益。”
凭借之前积累的行业资源,申定龙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一心想构建起一张全国性的应急通讯网络。然而,由于多方因素,这个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项目最终未能落地实施。但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申定龙和团队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宝贵的资源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申定龙的公司发展态势越来越好。2012年对于申定龙和他的团队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达成合作,合资创立了西安中飞航空、中飞朗特仿真科技,并正式成立了广州中德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一次性买断多款轻型飞机系列产品的知识产权,成为该产权的所有人并享有充分的使用权和持续开发权。这一决策,不仅彰显了申定龙对公司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坚定信心,更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此,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
从企业基础建设的稳步推进,到公司发展方向的精准确立,再到核心管理团队的精心组建,每一步都凝聚着申定龙的心血。同年,凭借着卓越的商业眼光和出色的谈判能力,他成功拿下欧洲旋翼机生产厂家和四家固定翼飞机厂家的中国独家代理权,随后,山东雪野湖基地顺利建成,并且成功获得中国第一个旋翼机维修人员考点资质。
中国首批自传旋翼机机务维修培训班开班
2016年,申定龙在山西大同成立大同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大同通航产业园也破土动工,按照他的规划,这里将成为多功能现代化产业园区,为通航产业助力。同年,由公司自主研发的C42E轻型飞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拿到生产许可证。凭借这些成果,申定龙的中德飞机迅速在通航产业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实力。
申定龙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航展展商联谊会
04
产业深耕:通航报国的时代答卷
2019年,国庆阅兵式现场,阳光洒满长安街,气氛庄严肃穆又激昂澎湃。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中,由中德飞机引入中国的自转旋翼机编队驶上长安街头,这也标志着中德飞机成为中国自转旋翼机行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作为中国通航产业的代表,它们的亮相意义非凡。这不仅是对中德飞机公司多年来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的一次有力展示,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通航产业正强势崛起,大步迈向新的征程,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为之振奋,为之骄傲。
“中国的国防要强大,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让航空运动和乒乓球运动一样普及”,这是申定龙的观点。
目前,申定龙已确定“一总部(上海宝山)”“六大基地”的产业布局,并已有五个基地不同程度地落地,布局西北的昌吉基地也在筹建中。对于同在西北的甘肃,申定龙亦觉得在通航产业上大有可为。
近年来,申定龙收获颇丰,从2013年他成功取得欧洲旋翼机生产厂家和四家固定翼飞机厂家的中国独家代理权,到2015年中德飞机完成中国第一批旋翼机飞行教员、维修人员和适航检查委任代表培训,并获得中国第一个旋翼机维修人员考点资质,2019年获得TRIXY系列三款旋翼机VTC(型号认可证),大同轻飞获得民航局的PC(生产许可证)认证,再到2024年中德飞机获得C42E飞机TC(型号合格证)认证,并成为国家文旅部下属公司华瀚国际指定供应商,华湖航工获得无人机培训资质认证,一路上,申定龙和他的中德飞机走得沉稳且坚定。
然而,申定龙并不满足于仅仅在技术研发和企业发展上取得成绩,他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推动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低空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良好模式。
2020年,由申定龙牵头筹建的山西省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敞开大门迎接新生,凭借独特的教学模式与得天独厚的实践课程优势,已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众多优秀专业人才。
申定龙说:“航空航天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状态”。他主导公司与文旅企业展开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低空旅游项目;他积极促成公司与教育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展航空研学课程;他促成公司与科研机构携手,开展低空飞行技术前沿研究,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主导公司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构建低空快捷运输服务体系,提升运输效率;他推动公司与专业院校合作,打造飞行员和机务人员维修培训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航空专业人才。
申定龙公司开展的航空研学课程
最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低空经济”方面的叙述。如今,在国家对低空经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申定龙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通航产业的热爱和执着,带领着中德飞机公司,持续在低空经济领域深耕细作。
目前,申定龙除了掌握自己的商业版图外,还担任山西省通用航空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他和中德飞机的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公司业务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关注,接受过许多业务所在地领导的视察调研。同时申定龙也很注重通航产业的推广与宣传,他希望通过亲自体验让体验者体会到飞行的乐趣,进而对通航产业产生兴趣。
申定龙参加中共山西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
申定龙和中德飞机的事迹被广泛报道
当被问及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时,申定龙说:“我很少回顾过去,回顾过去对我而言意义不大,我相信现在和未来。你需要从内心相信,如果我们无法解决问题,别人也无法解决。”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心中的壮志豪情——要打造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头部企业,为中国通航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续写属于自己和中国通航产业的辉煌篇章。这时,我们又好像隐约看到那个在实验室执着钻研、永不言弃的湖湘少年的模样。
“人生就像做实验,失败是常态,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找到成功的路径。”这也许就是申定龙一直坚持的人生准则。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的写照,更是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缩影。从兰大实验室到国庆阅兵场,从绿皮火车到私人飞机,他用近三十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创新的传奇故事。而这一切,仅仅是中国低空经济昂首腾飞的序章。
文章转载自兰州大学官微
来源: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