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中国的一纸出口限制令,在国际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日本更是被震得“外焦里嫩”。但实际上,这一政策更多的还是中美博弈下的正常应对,并非针对日本,可日本却“草木皆兵”,反应剧烈。
最近,中国的一纸出口限制令,在国际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日本更是被震得“外焦里嫩”。但实际上,这一政策更多的还是中美博弈下的正常应对,并非针对日本,可日本却“草木皆兵”,反应剧烈。
事情源于日媒爆料,中国商务部可能会对电池和关键矿产采取出口管制措施。电池和关键矿产可是现代工业的“命根子”,这一消息传出,日本官员瞬间慌了神,跳出来指责中国发动“经济战”,还弄出个黑名单,把42家中国实体列入其中试图反制。日本企业更是人心惶惶,毕竟镓、钨等原材料一旦断供,很多产业都得面临停摆危机。
回顾2023年7月,日本紧跟美国步伐,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实施限制,妄图在芯片领域卡住咱们的脖子。次月,中国果断出台“镓锗管制”措施。这个举措虽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但对日本相关产业的打击堪称“精准反杀”。
镓,在半导体、军工、汽车、5G基站等高端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大学研究表明,如果镓进口中断3个月,日本车载雷达产量将减半,5G基站无法正常运行,光通信激光器产线也会陷入瘫痪。不仅如此,镓的副产物同样关键,缺少砷化镓,日本雷达、无线电领域将遭受重创;没有氮化镓放大器,导弹射程都将大幅缩水。而全球67.9%的镓储量在中国,产量更是占全球9成以上,中国掌握着这一高科技“命脉”,日本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瞬间被削弱了。
中国出口收紧后,日本镓进口量锐减85%,库存仅能维持45天。索尼、博通等企业试图高价囤货,结果国际市场镓价飙升123%,但供应问题依旧是无解。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并未就此停止,后续又将锑等战略资源,以及钨、碲、铋、钼、铟等关键金属全部纳入管制范围。以钨为例,它被誉为“工业牙齿”,在全球85%的金属生产中不可或缺,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等领域都依赖钨。中国钨储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产量更是超八成。日本企业深受其影响,三菱重工的钨合金库存仅够维持半个月,一旦中国限制出口,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将面临停摆。索尼半导体因缺少高纯度钨靶材,CMOS传感器良品率暴跌,38亿美元的订单被迫延期。
碲,作为光伏产业和红外探测器、半导体的关键材料,同样至关重要。铟在第四科技革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其他金属可以替代。中国掌握着95%的铟产能,一旦断供,日本精密制造行业至少倒退20年。铋、钼在高端医疗设备、导弹发动机、3D打印、耐高温材料等领域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的出口管制,让西方高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这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对日本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半导体产业原本对华营收占比35%,现在份额大幅下降,销量暴跌;丰田的电车计划也因镓短缺而推迟,其他产业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日本防卫省现在肯定是肠子都悔青了,当初盲目跟随美国发动芯片战,本想抢占科技制高点,没想到先伤到了自己。
如今,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中国第四波出口管制或将聚焦电池以及关键技术领域。这对全球新能源市场来说,将是一次巨大震动,对日本的经济更是一记沉重打击。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曾经,日本导演在1973年拍摄《日本沉没》时,还狂妄宣称没有日本技术,中国就造不出汽车。可仅仅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已成为汽车最大出口国,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现在,松下、日产等日本汽车巨头,不得不眼巴巴的望着中国,寻求技术授权。丰田的工程师为了获取中国的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甚至在上海总部排队3个月。一旦中国限制电池技术出口,松下的固态电池项目将难以推进,丰田电车续航也会大打折扣,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比亚迪等中国品牌蚕食,日本汽车产业将面临生死危机。
据估算,未来3年,日本因中国的技术限制最少将损失870亿美元,这个金额相当于日本半导体行业3年的科研经费。日本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根源还是在于他们分裂的战略。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安全上却紧密绑定美国,这种自相矛盾的策略,让日本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博弈中频频受挫。现在,日本在国际上指责中国发动“经济战”,这种双标的态度,实在令人不齿。
中国凭借资源和市场的双重优势,在国际经济和科技领域逐步掌握话语权,改写规则。这也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依靠技术霸权打压他国,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来源:保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