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是作物的“粮食”。眼下,随着气温回升,青藏高原上的春耕工作陆续展开。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当地正在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水肥一体化”的应用在有效节约用水量的同时,还能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助力增收。这是如何做
今天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是作物的“粮食”。眼下,随着气温回升,青藏高原上的春耕工作陆续展开。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当地正在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水肥一体化”的应用在有效节约用水量的同时,还能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助力增收。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记者来到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一处“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这片总面积约700亩的田地上,已经开启了马铃薯的春耕播种工作。自去年以来,这里农业用水的方式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农业用水实现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节水量超65%,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是通过将水分与养分科学配比,并借助压力管道系统或滴灌等先进灌溉方式,直接将水分与溶解于水中的肥料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系周围,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给与高效吸收。
水肥一体化管网是如何铺设的呢?这台搭载北斗导航技术的拖拉机将给你答案。在它的尾部,配置了一个智能挂载设备,它能在农机播种马铃薯种薯的同时,开沟埋管,将水肥一体化管网精准铺设在播种沟侧。这种“播种即建灌”的作业模式,使以往需要分4次完成的整地、覆膜、播种、铺管工序压缩为一次性精准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地上的覆盖膜就是铺设好的“水肥一体化管网”。在这一根黑色管道上面,每隔25厘米左右就会有一颗油菜籽大小的孔眼,通过滴灌的方式,它直接将水和肥料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系周围。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土壤结构的改善。
下一步,青海也将加大普及应用的力度,让水肥一体化在高原上“多点开花”,助力高原农业增产增收。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