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势恢宏的“三桥”(池黄高铁大桥、京台高速公路大桥、330国道太平湖大桥)似三道彩虹飞架湖上,贯通两岸。仰望“三桥”,绿水、青山、蓝天互为映衬,多少美景画意尽在其中。
新安
夜空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请你三月来做客
周 太 生
相约三月,我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畔等你来做客。
三月里的太平湖,春风和煦,嫩芽初上,氤氲着一派好春光。
气势恢宏的“三桥”(池黄高铁大桥、京台高速公路大桥、330国道太平湖大桥)似三道彩虹飞架湖上,贯通两岸。仰望“三桥”,绿水、青山、蓝天互为映衬,多少美景画意尽在其中。
百米柳堤,依依柳枝在微风里温情摇曳,诗情盈溢。书法创作基地——双墨阁,与形似笔架的陵阳山隔湖相望,让人陡生激越之情,欲以岸边苍天大树为笔,一湖秀水为墨,尽情挥洒颂扬这山清水秀之地,欲涂抹重彩描绘这人间仙境如画的场景。
近处,一尊少女青铜塑像,恰似亭亭玉立的渔家姑娘,不少游人争相与其“合影”,恍若早已沉浸于湖畔的三月春光里。
在此,我曾听湖水拍岸的轻柔涛声,曾闻春风传来山野的花香,曾看晚霞映红的湖面,曾观夜幕里渔火点点。眼下,很多不知名的树木,已全从冬眠里苏醒,绽出点点嫩绿,送来春的问候,传递春的消息。
不远处,鹅黄色的菜花已经绽放,布谷鸟“早点布谷”“早点布谷”的声声催促,湖畔归燕的絮语呢喃,仿佛提醒沿湖人家,怕他们将春日农事遗忘。
披蓑戴笠的农民,脚踩秧田春泥,雕琢一件工艺品般,把秧垄拾掇得光滑平整,撒下的稻种细密均匀。黑色的泥土,金色的种子,犹如儿时记忆里荞麦大饼上铺撒的金色芝麻。薄薄的秧膜将大地的温情笼罩于特定的维度空间,稻谷的种子被开心地催生发芽。原来,稻米之香,就起始于这里,起始于此刻。伴随谷粒细微的发芽声,田野地垄里渐渐长出满含希望的新绿,让人分明感悟已处在“临溪只觉波生暖,踏垄尤看苗竞春”的情境之中。
眺望远山,环顾近岸,盘虬蜿蜒的鸠藤上结满淡紫色鸠花,一蓬蓬、一簇簇,洋溢花的香与美,散发春的温与暖。
黄山杜鹃也露出艳红的笑脸,花影绚烂,生机盎然。群山满目叠翠,山花阵阵幽香。置身于此,再老的身心,也会变得愉悦年轻。
立于岸边高处,见一群鲫鱼和草鱼从湖水深处游来,它们游向支流上游,游向近岸的水草中,排卵繁衍。
春雨连绵,湖水上涨。当湖面与岸边的油菜田埂快平齐时,田埂细流的哗哗水声,有时会使鱼儿误入歧途,顺着细流进入油菜田。迷途欲返的鱼群,摇头摆尾着急乱窜,菜花摇曳笑弯了腰,孩童下田戏鱼欢,春日意趣就在眼前。
三月,翡翠般的湖水,在微风兰香里轻轻荡漾,不远处的路坎下、土坡旁,蕨菜探出毛绒绒的头,老码头至渔村的片片野生水竹林里,一夜间也冒出根根小水笋,这些鲜嫩的蕨菜和水笋,是黄山脚下太平湖畔地道的山珍美味,常见游客抑制不住那份新奇,也钻入草丛或水竹林,没多大一会工夫,就掐得一把野蕨菜拔得不少嫩水笋,收获多多,欢欣多多。欢快的太平湖之旅,又意外喜获一份山珍,真的是既愉悦又开心。
湖畔三月,阳光下的农家院落,一篙篙腊肉、腊鱼已晒出了油,切一块蒸熟品尝,湖畔腊味你定会赞不绝口。
亲爱的朋友,阳春三月与你相约,请你到太平湖畔来做客。
END
“
作者简介
周太生,祖籍河北保定,生长于黄山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市场监管报》《安徽文学》《贵州文学》《华文月刊》《西风》《黄山日报》《新安晚报》等国家和省市级报刊杂志,多篇作品获奖。散文集《思绪拂过太平湖》获黄山市政府第四届文学艺术奖。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摄影图片|作者提供
联合出品|黄山市作协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王翠竹
终审:李学军
来源:黄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