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霍英东冒死突破美国对华禁运,用黑市船队向大陆输送战略物资,每趟航程都是与美军第七舰队的生死博弈;
原创 顾申峰
昨天聊了李家售卖43个港口给老美,对比了我们当下的港口布局:
中国国际航运主动权未受动摇的核心逻辑——从李嘉诚出售港口事件看全局韧性
今天,拿李家与龙哥拥戴的霍家对比以下。
关键时刻,国家危难时的立场分野
1950年,霍英东冒死突破美国对华禁运,用黑市船队向大陆输送战略物资,每趟航程都是与美军第七舰队的生死博弈;
同一时期的李嘉诚,正专注在香港北角建工业大厦,将塑胶花生产线开到意大利,对内地困境保持“商业中立”。
霍家将商业网络化为国家生存通道时,李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朝鲜战争带来的工业转移红利。
基建对赌,国家战略与套利游戏的碰撞
1993年,霍英东砸百亿开发广州南沙,用港口、科创、文旅重构珠三角经济地理,美国《华尔街日报》讥讽“政治意义大于商业价值”;
而李嘉诚同期收购英国Orange电信,通过资本腾挪十年套现千亿,其长江基建在内地多个项目被诟病“囤地慢开发”。
数据对比。霍家在南沙投入超500亿、沉淀30年未套现;李家2013-2022年抛售内地资产超2500亿,转投英国水电燃气垄断行业。
法律防火墙:家国屏障 vs 离岸迷宫
霍家1997年前设立开曼信托时,特意保留内地慈善基金会接管权限,确保资产最终服务国家;
李嘉诚的家族信托却通过“圣基茨护照+开曼架构”,将万亿资产彻底剥离主权监管,其英国电网交易甚至采用美元结算规避人民币风险。
司法记录。霍家三代坚持在中国法院解决商业纠纷;李家近20年87%诉讼选择伦敦仲裁庭。
人才战争,播种者与收割者的差异
霍启刚推动香港青训体系与内地体校融合,自费送苗子赴俄训练;李嘉诚基金会则持续赞助斯坦福、麻省理工,为家族企业定制“美国思维”职业经理人。
技术转让。霍氏南沙科研基地累计向华为转让23项专利;李嘉诚旗下和黄医药上市后,核心抗癌药授权费85%流向美国合作方。
历史天平,两种商道的终极审判
霍英东逝世享受国葬礼遇,灵柩覆盖国旗;李嘉诚虽富可敌国,却因“撤资风波”遭人民日报痛批“别让商业掩盖道德”。此次出售43个港口被贝莱德犹太资本。《大公报》以“莫天真 勿糊涂”一文犀利批判李家。
当霍震霆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会上建言“科技突围需算政治账”时,李泽钜正忙着将英国电网收费上调38%以对冲通胀。
霍家用三代人证明:商人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国运的合伙人。而李嘉诚家族,终究只是全球化时代的资本候鸟。
正如霍英东那句被刻在南沙礁石上的话:“做生意要抬头看天,这个天,是国家的天。”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关注意思下得了……
来源:东方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