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大学毕业后坚持回乡创业 六个月亏光积蓄 县长上门为她送来封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3 08:40 4

摘要:我嗯了一声,手上的活没停。李大妮这人,村里有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她。二十年前她嫁到我家隔壁,一直是村里的”移动广播站”。

“大舅,你们家小芳回来了吗?”李大妮一边晾衣服一边喊。

我正在院子里给冬瓜架搭支撑,手上还沾着泥巴,头也没抬:“回了,前天晚上的车。”

“听说小芳大学毕业不去大城市,要回咱们河湾村搞什么创业?”

我嗯了一声,手上的活没停。李大妮这人,村里有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她。二十年前她嫁到我家隔壁,一直是村里的”移动广播站”。

“你这当舅的也不劝劝?城里大学生回这穷山沟干啥?”

我把泥巴在裤子上蹭了蹭,看着枯萎的冬瓜藤叹了口气。旱了快一个月,地里的作物都蔫头耷脑的。小芳回来的事,全家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可我这个做舅舅的,又能说什么呢?

小芳是我大姐的闺女,从小就聪明,全家人供她读了大学,还是省城的重点大学。城里同学有的留省城,有的去了北上广深,只有她,拿着金光闪闪的毕业证和一纸创业计划书,倔强地回到了这个一下雨就泥浆满路的河湾村。

“去城里不好吗?工资高,有保险,以后结婚生子也有好学校。”我大姐哭了一晚上,小芳只是摇头,说她有想法,不想成为”打工人”。

我听着脚步声,抬头一看,小芳拎着两袋东西走进院子。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T恤,短发扎成小揪,皮肤被太阳晒得黑了一圈,倒是显得精神了。

“舅,我买了点菜,中午我来做。”她放下东西,从兜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烟递给我,“您抽的这个牌子吧?”

李大妮见了新人,立马凑过来:“小芳啊,听说你回村创业?做什么呀?”

小芳笑了笑:“做蔬菜电商,帮村里的蔬菜找销路。”

“噢,就是手机上卖菜呗。”李大妮摆摆手,“咱们村那几筐蔬菜,能有啥赚头?城里超市的菜比咱便宜多了。”说完,她又看了看我,好像在等我附和。

我没搭腔,只是点了根烟。村里人不理解小芳,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我知道,自己这个当舅舅的,应该多支持点。

小芳回来第三天就租下了村口废弃的小学教室。那是十年前撤点并校后就空着的房子,墙皮脱落,门窗歪斜,屋顶一角还漏雨。我去看的时候,她正在墙角抓蜘蛛。

“这地方,能行吗?”我皱着眉头问。

小芳蹲在地上,用手机拍着墙角一个拳头大的蜘蛛网,头也不抬地说:“舅,您看这蜘蛛,在最阴暗的角落也能织出这么大的网。我有什么理由不行?”

我不懂她这些文绉绉的话,只知道这孩子认准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

小芳的创业计划叫”山货直连”,说是要把村里的蔬菜、山货通过网络直接卖给城里人。我寻思着这主意挺好,可村里人种了一辈子地,能听一个毛丫头的?

第一周,小芳骑着我那辆破自行车走访了全村的种菜户。回来时,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几十页,表情却很失落。

“怎么了?”我把一碗凉茶递给满头大汗的她。

“舅,村里人不信任我。他们说城里蔬菜那么便宜,谁会买咱们村的菜?而且他们不愿意改变种植方式,说祖祖辈辈都这么种,不会出问题。”

我笑了:“你还不了解农村人?祖宗的路子谁敢改?”

第二天,小芳又出门了,这次背了个大包。晚上回来时,她兴奋地拉我看她的手机。上面是张刘大爷种的丝瓜照片,配着一段文字:“河湾村老农刘大爷,种了40年丝瓜,不用农药,只用羊粪做肥料。这些丝瓜爬在土墙上,喝山泉水长大,瓜嫩如婴儿手臂…”

看着这些文字,我半信半疑:“这能卖得掉?”

“试试看呗。”小芳眼中闪着光。

令人意外的是,第一批10斤丝瓜,被城里人一抢而空,价格是超市的三倍。刘大爷乐得合不拢嘴,还主动叫来几个邻居,问小芳能不能也帮他们卖菜。

就这样,小芳的”山货直连”开始有了起色。她把那间破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贴满了村民和蔬菜的照片。角落里的大蜘蛛也没赶走,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创业伙伴”。

小芳的电商计划刚起步,就遇到了难题。村里种植习惯难改,有的菜农答应不打农药,转身就去地里喷洒;有的随意采摘导致品相不一;还有的嫌麻烦,干脆不配合了。

一天晚上,我听见院子里有动静,出去一看,小芳坐在台阶上抽烟,手法很生疏,被呛得直咳嗽。

“学会抽烟了?”我在她旁边坐下。

她使劲摇头,脸在月光下看起来疲惫不堪:“舅,我是不是太天真了?”

我没马上回答,看着远处黑压压的山影。这孩子回来三个月,瘦了一圈,说话也没以前那么满腔热血了。

“你大学学的啥来着?”我突然问。

“电子商务。”

“那你觉得书本上学的东西,能用在咱们河湾村吗?”

小芳沉默了片刻:“理论和实践总有差距,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只是…我低估了人的因素。”

“嗯,你看那边山上的松树,”我指着远处,“它在乱石缝里也能长得比别的树都高,为啥?因为它懂得弯腰,找水源。”

小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掐灭了烟头。

第二天,她没去教室,而是拉着我去了镇上的农资店。买了一堆东西后,她又去了县里,回来时带回一个写着”土壤检测仪”的盒子。

接下来的日子,小芳改变了策略。她不再说大道理,而是用数据说话。她用土壤检测仪测了村里不同地块的土壤,然后给每家农户制定了专属种植方案。更重要的是,她承诺先垫资改善种植条件,收成后再从卖菜钱里扣除。

这一招果然有效。老农们见她拿出真金白银,又是懂技术的大学生,态度软化了不少。那个月,村里有十几户人家加入了她的计划。

小芳还在教室墙上钉了块黑板,每天更新订单情况和卖菜收入。村民们路过时总会驻足观看,看见自己的名字和收入数字,脸上有掩不住的自豪。

四个月过去,小芳的”山货直连”初见成效,可问题也接踵而来。夏季暴雨让山路泥泞不堪,蔬菜运输成了大难题;城里超市开始打价格战;最要命的是,订单激增,但她没有足够的资金扩大规模。

一天中午,我正在院子里午休,听见李大妮在门口喊:“老陈,来看热闹啊!小芳那丫头的菜出问题了!”

我赶紧跑到村口,看见一群人围着小芳的”山货直连”教室。有个陌生男人正拿着几棵菜大声嚷嚷:“你们这菜里有虫子!还说什么绿色无公害,就是骗人的!我要投诉你们!”

小芳站在人群中,脸色煞白。她解释道:“先生,我们的蔬菜确实没用农药,所以有时候难免有小虫子。这反而证明是真正的绿色蔬菜…”

那人不听解释,一个劲地拍照:“我已经在网上发了,你们这就是欺骗消费者!”

一时间,围观的村民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埋怨小芳不懂行,有的担心自己的菜卖不出去了。

我挤进人群,想帮小芳说话,却见她突然深吸一口气,从冰箱里拿出一棵长相完美、光泽诱人的大白菜。

“这是超市里买的,”她轻声说,“您看它多完美,一点虫眼也没有。”然后她拿出一把小刀,把白菜切开:“您再看里面,有什么区别?”

白菜内层有一圈浅绿色的痕迹。小芳继续说:“这是农药残留的标志。而我们村的蔬菜,可能外表不完美,但绝对更健康。”

那人被问住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这时,站在一旁的刘大爷突然出声:“小伙子,你想吃没虫子的菜,可以去超市。想吃健康的菜,就得接受虫子的存在。我种了一辈子地,这个道理都懂!”

围观的村民也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那人最终悻悻离去。

危机虽然解除,但网上的差评已经造成了影响。接下来的几周,订单量骤减,小芳的资金链更加紧张。

五个月后的一天,我去教室找小芳,发现她正在收拾东西。墙上的照片被取下,黑板已经擦得干干净净。

“你这是…”

小芳勉强笑了笑:“舅,我坚持不下去了。资金链断了,订单也越来越少…”

我看见她眼里泛着泪光,心里一阵刺痛。这孩子回来创业,用尽全力,却要这样结束。

“要不,我把地里那块卖了…”我犹豫着说。

“不行!”小芳坚决地摇头,“那是您的养老钱。我…我会想办法的。”

那天晚上,小芳默默地收拾着行李,准备暂时回省城。我看着她疲惫的身影,第一次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深深的愧疚。

十月的一个傍晚,天气转凉,我正在院子里劈柴,忽然听见村口一阵喧闹。

“陈大叔,大事!县长来了!就在村口!”邻居家的小孩跑过来喊道。

县长来河湾村?我半信半疑,但还是放下斧头,跟着去了村口。

果然,几辆黑色轿车停在村口小学旧址前,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围着一个中年男子。村长陪在一旁,满脸堆笑。

“这位就是县长同志,”村长介绍道,“特意来视察我们村的农产品电商项目。”

县长?电商项目?我一头雾水。小芳的”山货直连”不是已经倒闭了吗?

正想着,村长已经把我叫了过去:“这位是陈大叔,小芳的舅舅。”

县长伸出手和我握了握:“你们村的小芳很了不起啊!她的’山货直连’项目在全县农村电商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示范项目。”

我愣住了,不知该说什么好。村长接着解释:“小芳走后,她的项目资料被县里看到了,他们觉得这个模式很有发展前景,想在全县推广。”

来源:橙子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