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也控不好血糖?NEJM:【人工胰腺】助力2型糖尿病获突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3 09:30 5

摘要:而在我国,就有调查数据显示,已接受胰岛素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有接近半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7.0%,并且,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经常呈现出“过山车式”的波动……

必须承认,在全球范围内,即便正在接受规律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当中,也有至少1/3仍然深陷血糖频繁波动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低等困境。

而在我国,就有调查数据显示,已接受胰岛素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有接近半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7.0%,并且,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经常呈现出“过山车式”的波动……

这一现象所凸显出的,其实是【传统胰岛素治疗】的局限性:

比方说,患者需要根据指尖采血的结果手动调节胰岛素注射剂量。但很多时候,像饮食、运动以及应激反应等因素所带来的血糖变化往往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就使得在【传统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响应的滞后性。再比如,对于一些曾经发生过低血糖事件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恐惧低血糖而自行减少胰岛素的剂量。毫无疑问,这很容易进一步加剧血糖的失控。除此以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和频繁扎手指让很多患者难以坚持。这使得不少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减少甚至中断胰岛素的注射,更是显著增加了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如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2025年3月,刊登在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上的一项最新研究重磅揭示了【闭环式自动输注胰岛素系统】或叫【人工胰腺系统】,在助力2型糖尿病患者优化血糖控制方面的关键性进展。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总共纳入了21家医学中心当中的319例2型糖尿病患者。

从特征上说,这些患者均为已经确诊2型糖尿病超过6个月,且正在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普通胰岛素泵治疗。

所有患者的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8.2%,当然,其中也包含了部分血糖控制极差(HbA1c≥9.0%)的患者。

而这项研究的目的,则是将这些2型糖尿病患者给随机分为“【人工胰腺】干预组(使用新型的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传统胰岛素】干预组(维持之前的胰岛素注射方案)”,然后观察这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的差异。

也就在仅仅13周以后,研究者们就观察到了以下这些非常显著的变化:

【人工胰腺】干预组的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8.2%降到了7.3%,降幅达0.9%;而【传统胰岛素】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从8.1%降到7.7%,降幅0.3%。相较而言,【人工胰腺】明显带来了更加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且,研究还发现,原本血糖水平越高的患者,使用【人工胰腺】所能获得效果就越好。在原本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9.0%的患者当中,【人工胰腺】让他们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从10.3%直接降到了7.9%!而持续血糖监测则是发现,【人工胰腺】干预组患者每天血糖处于“安全范围”(3.9mmol/L-10.0mmol/L)的时间从48%显著提升到了64%,相当于平均每天多增加了3.4小时的血糖达标时间,这无疑大大降低了高血糖对于血管以及靶器官的损伤风险。相较而言,【传统胰岛素】干预组患者的“血糖安全时间”则几乎无明显变化。最后,在安全性方面,这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比例都很低(【人工胰腺】干预组0.3%,【传统胰岛素】干预组0.4%),且严重低血糖事件仅在【人工胰腺】干预组中报告了1例,但与【人工胰腺】系统无关。整个试验期间,也未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险情况。这说明,【人工胰腺】系统在短期内的安全性良好!

一句话总结,这项刊登于世界顶级医学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证明:与【传统胰岛素治疗】相比,【人工胰腺】明显更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并且,该项技术的短期安全性良好。

那么,这种比【传统胰岛素治疗】更好的【人工胰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

现阶段,所谓【人工胰腺】也叫【闭环式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

这是一种集成了“持续动态葡萄糖监测”、“智能胰岛素算法”以及“胰岛素泵”的技术,能够基于实时血糖数据自动计算出身体所需的胰岛素用量并利用胰岛素泵来进行输注,从而模拟“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

在这项最新研究当中,研究者所使用的【人工胰腺】就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

一、持续血糖监测仪也叫“血糖传感器”,负责实时采集患者体内的血糖数据并将其反馈到智能设备;

二、智能葡萄糖控制算法,负责处理由血糖检测仪所传递回来的血糖数据并预测血糖变化趋势,然后自动计算并调整胰岛素的输注量;

三、皮下导管或贴片式胰岛素泵,负责按照智能算法所提供的剂量持续向人体内输注胰岛素。

基本上,有了上述这三个组件之间的紧密配合与闭环式控制,【人工胰腺】就可以自动处理绝大多数情况,而不再需要人为手动去设定胰岛素剂量。

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便是这项试验当中所使用的【人工胰腺】,也还无法做到完全不需要人为的辅助。在用餐时,还是需要手动输入碳水化合物的相关信息。

但可以预见的是,就在不久的将来,“完全自动化”的【人工胰腺】便会出现!

事实上,早在2025年1月,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权威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就已经提出:【闭环式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或叫【人工胰腺系统】在降糖效果上是明显优于【传统胰岛素泵】和【传感器增强型胰岛素泵(SAP)】的,其无疑更加优于【传统胰岛素治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随着【人工胰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很快就会有完全不需要人为操作的“全自动”设备出现。

而对于已经在采取【传统胰岛素治疗】但控糖效果确实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人工胰腺】确实是可以考虑的一种优化措施。

2023年,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我国首款“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用于14岁及以上1型糖尿病)的正式上市,这意味着,我国也已经全面进入到【人工胰腺】时代了。

【参考文献】

1,A Randomized Trial of Automated Insulin Delivery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9, 2025.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家有好医赵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