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翻到一组数据惊到我了:全国高校里每四所就有一所是民办的,八百多万在校生在这些学校里读书。说实话,以前总觉得民办高校就是「三本」的代名词,结果发现北京城市学院都开始招博士生了,西湖大学搞科研发《Science》跟玩儿似的,这世界变得比翻书还快。
最近翻到一组数据惊到我了:全国高校里每四所就有一所是民办的,八百多万在校生在这些学校里读书。说实话,以前总觉得民办高校就是「三本」的代名词,结果发现北京城市学院都开始招博士生了,西湖大学搞科研发《Science》跟玩儿似的,这世界变得比翻书还快。
先给大家破个防:民办高校可不是什么「野鸡大学集中营」。当年我表弟高考刚过本科线,公办二本滑档后去了某民办高校的机器人工程专业,现在毕业三年在深圳拿25k月薪。上个月他跟我说:「当年班主任说我上民办这辈子就毁了,现在我的工资是班主任两倍。」
90年代那会儿民办高校确实像开盲盒。我老舅就是98级某民办计算机专业的,他们学校租着倒闭工厂的厂房上课,老师是隔壁公办大学退休的老教授,实操课全靠在黑板上画电路图。现在呢?走进广州某民办高校的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VR实验室、直播电商间全齐活,校企合作项目直接搬进教学楼,学生大二就开始接企业的真实项目。
1️⃣ 填平教育鸿沟
河南周口的小王去年高考470分,要搁以前只能去读大专,现在郑州的民办本科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用他爸的话说:「多花两万块钱,娃能拿全日制本科文凭考公考研,值!」
2️⃣ 打破专业垄断
电竞运营、无人机应用、智能康养...这些公办高校来不及开的爆款专业,民办学校哐哐上马。重庆某民办高校的电子竞技专业,校企合作单位直接是腾讯和网易。
3️⃣ 就业内卷王
青岛某民办高校的招聘会上,海尔、海信的人事经理蹲点抢人。为啥?他们的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大二就进厂跟项目,毕业时已经能带徒弟了。
但民办高校的日子也没那么滋润。浙江某民办高校招生办主任跟我吐槽:「公办学校财政拨款占经费60%,我们95%靠学费。现在出生率暴跌,明年可能要裁掉三分之一专业。」更扎心的是社会偏见——总有人说「民办就是花钱买文凭」,却看不见他们为了留住好老师,开出比公办高30%的工资;为了让学生就业,把辅导员逼成「人形BOSS直聘」。
现在政策开始疯狂给民办高校加buff:《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说「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广东直接把民办高校纳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最骚的操作是陕西某民办高校,跟比亚迪合办「新能源汽车工程师班」,学生毕业直接进厂当技术骨干,起薪秒杀半数211毕业生。
有个民办高校校长跟我说过金句:「我们不是在和公办大学抢蛋糕,是在给中国制造2025造饭碗。」下次再听见有人说民办高校不行,建议直接甩数据: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办高校中标数同比暴涨47%,连985教授都在民办高校的实验室挂名了。
说到底,教育这事儿哪有高低贵贱。能让学生从流水线普工变成技术骨干,能让小镇青年拿到人生第一张本科文凭,能让企业招到上手就能干的技术人才——这样的学校,就该理直气壮地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C位。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