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点的罗定农产品市场,菜农老黄把最后一筐苦瓜搬上锈迹斑斑的中巴车。这辆开往佛山的大巴要在高速上颠簸4小时,而头顶呼啸试车的广湛高铁,2小时就能跑完全程。中巴车司机自嘲:“我们拉的是‘高铁剩菜’,人家运的是‘黄金乘客’。”
凌晨四点的罗定农产品市场,菜农老黄把最后一筐苦瓜搬上锈迹斑斑的中巴车。这辆开往佛山的大巴要在高速上颠簸4小时,而头顶呼啸试车的广湛高铁,2小时就能跑完全程。中巴车司机自嘲:“我们拉的是‘高铁剩菜’,人家运的是‘黄金乘客’。”
广湛高铁舍南取北的选择,本质上是一道残酷的数学题:南线穿越云雾山,每公里贵1.4亿,够修28所希望小学;罗定盆地预测日均客流量8000人,不到北线1/3;信宜段要拆3座百年客家围屋,补偿款能买下整条村。
但鲜有人算另一本账——云浮妇幼保健院数据显示,高铁改道后,当地新生儿三年下降37%。“年轻人都去有高铁站的阳春生孩子了。”护士长叹气道。
而另一边,北线带来的发展悖论正在显灵: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旁建了18个冷链仓,但罗定苦瓜仍用泡沫箱加冰运输;茂名石化专用线接入高铁后,乙烯运输快了半天,但荔枝外运反而慢了两小时;信宜茶山3000亩茶园撂荒,老板改行开高铁建材店。
最神奇的是,深南高铁罗定站离市区28公里,公交要转3趟,黑车司机老陈说:“去高铁站比去广州还贵!”
当官方规划指望不上时,粤西人开始土法炼钢:
摩托大军:罗定火车站外自发形成摩托载客群,用二手电动车拼出“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月均接驳1.2万人次,比公交公司效率高3倍。
菜农联盟包车:信宜12个村庄合租冷链大巴,用微信群预约拼车,把农产品直达广州江南市场,运输成本比个体户低40%。
民间代购:肇庆小老板开发“高铁带货”小程序,利用北线高铁捎带小件货物,当日达价格比顺丰便宜一半。
看着云雾山隧道里价值数亿的盾构机,再看看罗定菜农肩挑背扛的身影,忍不住想问:省下的1.4亿/公里,抵得上一个县城的人口崩塌吗?缩短的30分钟车程,比得过三代人守护的客家围屋吗?光鲜的350km/h,装得下老百姓的苦瓜和荔枝吗?发展的天平该往哪边斜?
在广湛高铁阳春站的玻璃幕墙外,罗定菜农蹲在路边卖苦瓜,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粤西进入高铁时代”。这个画面,像极了粤西发展的AB面——当我们在仰望钢铁巨龙时,别忘了脚下还有无数挑着扁担追赶时代的人。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统计局《高铁网络对县域人口迁移的影响研究》
[2] 日本国土交通省《地方支线铁路复兴计划白皮书》
[3] 世界银行《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公平发展报告》
[4] 华南农业大学《粤西农产品流通体系调研》
[5] 云浮市卫健委《2019-2023年人口出生数据报告》
来源:远方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