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家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古遗址,文化层堆积丰富,是研究西周时期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和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史家塬遗址地处冶峪河北原面上。遗址东、西两边各有一条沟壑,南至冶峪河北原畔,北至史家原村,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
史家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古遗址,文化层堆积丰富,是研究西周时期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和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史家塬遗址地处冶峪河北原面上。遗址东、西两边各有一条沟壑,南至冶峪河北原畔,北至史家原村,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占地约50万平方米。遗址整体北高南低,略呈阶梯状,最高处约高出冶峪河床150米。2014年,史家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在史家塬遗址出土的淳化大鼎(屈舌鋬大铜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达226千克,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淳化大鼎的腹部铸有三个半圆形兽首曲耳鋬,与三足垂直对应,这种设计为商周青铜器中仅见之特例。鼎身纹饰繁复精湛:口沿下的夔龙纹与饕餮纹交相辉映,扉棱下高浮雕牛首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人对美的极致追求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西周早期青铜铸造技艺的巅峰水平。
鼎在商周时期不仅是炊器,更是“明尊卑、别上下”的礼器。淳化大鼎虽无铭文,但其体量之巨、纹饰之威严,彰显了墓主人极高的社会地位,为研究西周等级制度与祭祀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商周大型青铜鼎多出土于窖藏,而淳化大鼎发现于墓葬,且位于非周人核心活动区的淳化,这一特殊性为探讨西周早期疆域拓展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关键线索。淳化大鼎自1982年登上“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到2002年入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其文化影响力历久弥新。
2025年3月21日,淳化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们深入史家塬遗址,实地勘查保护现状,探讨遗址保护的现状与未来。随后,检察人员们走进淳化县文博馆,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淳化大鼎的出土故事。此次行动,不仅加深了检察人员对史家塬遗址与淳化大鼎文物价值的认识,更激发了内心深处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史家塬遗址与淳化大鼎,承载着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密码,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见证。淳化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此次寻访为契机,持续关注史家塬遗址等文化遗迹的保护工作,与相关部门携手,深化文物保护协作机制,让千年文明在法治护航下永续传承。
来源:点点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