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年末,一项被誉为介入手术“天花板”的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蒋金泉手上顺利完成。于患者来说,手术止住大出血的同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架起直径仅5毫米的"生命之桥";于蒋金泉来说,又一次扩大了他的治疗“
《看咸阳》讯:去年年末,一项被誉为介入手术“天花板”的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蒋金泉手上顺利完成。于患者来说,手术止住大出血的同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架起直径仅5毫米的"生命之桥";于蒋金泉来说,又一次扩大了他的治疗“版图”,可因此造福更多患者。
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又有十几例患者因此项技术获益,也让新科室的各类手术总量完成从0到300例的累积。凭借心血管外科专业的深厚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蒋金泉带领血管介入科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依然走在从有到优的“创业”路上。
“85后”主任蒋金泉
“择业”的故事
旁人看来,蒋金泉的学医之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实际上还是在不断的选择中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又攻读了心胸外科硕士。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急诊科医生,夜以继日的工作掩盖不了职业上的迷茫。
什么样的契机让他转到血管介入方向呢?一次老乡聚会,蒋金泉认识了同为湖南籍的老乡贺洪德教授,他是省内最早开展血管介入的专家之一,听取吸收了许多精准、微创的发展理念,这正是蒋金泉的兴趣所在,因此他调整了方向,转攻血管介入方向。还在西京医院时,他一天甚至要做十几台手术,在这种高强度的实战中,练就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医术技巧。后来他又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在职医学博士,师从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罗中华教授,在唐都医院介入手术中心学习血管介入技术。这可以说是他医学事业上一次重要的选择。
而第二次选择就是去年9月来到古都咸阳,加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由他牵头成立血管介入科。团队成员包括7名医生和10名护士,拥有15张床位。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科室里,一切都从零开始,但蒋金泉发挥“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随叫随到,只要有需要,不管多晚,都能迅速来到医院,迅速进入状态解决问题,一步步赢得了众多科室的信任。每每无影灯下,当一枚微导管正沿着纤细的血管逆流而上,在蒋金泉手中如同被赋予了生命。
尽管有时遇到各类穿刺挑战,让这位铅衣战士的额角已沁满汗珠。但深夜“上战场”,已成为几个月以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蒋金泉的日常。
微创革命:毫米间的生命奇迹
在介入治疗的方寸战场上,2毫米的穿刺孔如同生命通道的钥匙。近日,88岁高龄、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重获新生——因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足部发黑的他,在蒋金泉主任团队6小时的精细手术下,血栓被彻底清除,原本面临截肢的右腿奇迹般恢复血运。
“患者的CTA横断面图像是平面密码,因此术前在脑中完成三维重建至关重要。”蒋金泉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下肢动脉如同被水泥堵塞的管道,血栓从股动脉蔓延至足背动脉。在无导丝引导的“盲穿”操作中,他凭借对血管立体走行的精确推演,仅用2毫米穿刺口便建立起直达病灶的“生命隧道”。
“一方面是这种盲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稳,有时你感觉没动,但确实发现导管已经动了......而面对老年患者极其脆弱的血管,每0.1毫米的位移都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蒋金泉团队采用“蚂蚁搬家”策略,交替使用不同管径导管,如同精密雕刻般分层次清除陈旧血栓。当最后一粒血栓随血流抽离时,造影显示患者足部血管网重现生机。
在血管介入科的医生办公室墙上,蒋金泉特意张贴了人体血管系统示意图、四肢的主要血管示意图,目的就是及时查看,时刻提醒。尽管如今的影像系统能将二维影像自动生成彩色3D模型,但蒋金泉仍要求团队苦练"脑内建模"硬功夫:"危急时刻,大脑的三维解构能力往往比机器更灵活。"
不开刀也能止大出血
从肿瘤破裂到咳血休克,从脏器外伤到产后出血,医生们手握的可能不再是手术刀,而是能在血管迷宫中“精准抢险”的导管。
对于18岁脾脏破裂的大学生小黄,血管介入改写了他的命运。按传统方案需切除脾脏止血,但介入团队通过血管内“打补丁”,既止住腹腔出血,又保住了脾脏功能。
在妇科急救中,介入技术更展现出“保命又保器官”的双重价值。一位因头胎剖宫产导致疤痕子宫的患者,再次意外怀孕时胚胎长在疤痕上,在药物流产后大出血,介入团队通过栓塞卵巢动脉,既止住喷涌的出血,又让患者带着完整子宫出院。
最惊险的病例当属患者高先生——因严重外伤导致肝、脾、胃多脏器出血,一个月内三次命悬一线。若用传统方法,每次抢救都需开腹手术,而介入团队三次从同一针眼送入导管,分别封堵肝脏、髂动脉和胃部的出血点。“就像修房子不用拆墙,从内部精准修补裂缝。”三次手术仅留下三个针眼大小的痕迹,却避免了器官接连切除的悲剧。
从肿瘤破裂到咳血休克,从脏器外伤到产后出血,医生们手握的不再是手术刀,而是能在血管迷宫中“精准抢险”的导管。
蒋金泉和他的血管介入团队,用精湛医术与不懈努力,在咸阳这片土地上播撒着希望。未来,蒋金泉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血管介入领域,以创新与坚守,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来源:看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