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马戏团,驯兽师拿鞭子逼猴子钻火圈。现在有些父母倒好,直接把亲骨肉当电子宠物养。瑶瑶账号停更三个月后,最新视频里她背着小书包上学,评论区却炸了锅:"又开始拿孩子当摇钱树?"
——4岁小姑娘在镜头前连摔十几个跟头,弹幕里飘过"快看第8次假摔"的提示。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那个年入1600万的网红瑶瑶,而她父母正躲在镜头后面数钞票。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马戏团,驯兽师拿鞭子逼猴子钻火圈。现在有些父母倒好,直接把亲骨肉当电子宠物养。瑶瑶账号停更三个月后,最新视频里她背着小书包上学,评论区却炸了锅:"又开始拿孩子当摇钱树?"
可这些钱买不来被广告商包围的童年,更补不上那些本该在游乐场疯跑的下午。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童模拍摄现场比富士康流水线还严苛,孩子要对着镜头重复几十遍"台词"。
更魔幻的是,有些家长把育儿经玩成了资本游戏。我见过更夸张的案例:杭州某童星母亲为了保持孩子"纯真形象",硬是逼着8岁女儿每天只吃水煮菜。这些父母似乎忘了,孩子不是理财产品,童年更不该设定期权交割日。
过早接触商业活动的孩子,成年后普遍存在价值认知障碍。就像被催熟的草莓,外表鲜亮内里发空。可悲的是,有些家长还振振有词:"我们这是给孩子攒教育基金。"
平台算法也是个帮凶。某MCN机构朋友告诉我,他们专挑长相讨喜的萌娃账号孵化,因为这类内容转化率比成人主播高3倍。流量裹挟下,多少父母从晒娃狂魔变成了职业经纪人?
德国其实早有先例——12岁以下儿童每月商业拍摄不得超过4小时,收入必须存入监管账户。反观我们某些直播间,凌晨两点还能看见睡眼惺忪的孩子在卖力表演。
我认识位单亲妈妈坚决不让孩子出镜,她说:"我不想二十年后面试时,HR看着孩子幼年表情包笑场。"这话听着心酸,却道破了流量经济的残酷真相——今天的萌态可掬,可能成为明天的社交包袱。
看着瑶妈最新声明里"会合理安排拍摄时间"的承诺,我突然想起《楚门的世界》。当每个笑容都明码标价,当每次摔倒都设计好角度,我们是不是正在批量制造现实版楚门?
保护童真不该只是道德呼吁。是时候建立儿童网红从业标准了,至少该给这些迷你打工人配上"防沉迷系统"。毕竟童年不是可再生资源,被透支的纯真永远无法充值。
来源:五颜六色大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