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月时间,在泉州寻找墓地以探求历史文化根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3 16:04 4

摘要:中国考古文博界有这样一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一个地下文物多的工地随便一挖就有出土文物,陕西和西安有多牛可想而知;一个地上保留下来的文物古建多到令人惊叹,因为太行山的阻隔山西保留了太多的地上历史文化瑰宝。如今在文旅游领域还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重

中国考古文博界有这样一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一个地下文物多的工地随便一挖就有出土文物,陕西和西安有多牛可想而知;一个地上保留下来的文物古建多到令人惊叹,因为太行山的阻隔山西保留了太多的地上历史文化瑰宝。如今在文旅游领域还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重视,那就是“地下历史看西安,地上历史看泉州”,西安的轴心作用没有变,论地上的历史文化泉州的确是堪当大任,也绝对不会辜负历史赋予的如此盛名。

八百多年前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给泉州下了“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定语,“泉南佛国”给我们留下开元寺、承天寺、南少林寺等著名佛教道场。泉州还有“闽南蓬莱”的称号,清源山有“天下老子第一”雕像。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和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以及世界唯一的摩尼教寺庙都在泉州,天主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都较早的融合在泉州这个“世界宗教博物馆”里,关岳庙、天后宫、清水岩以及众多等本土信仰更是对“半城烟火半城仙”最好注解。

再加上泉州古城的超前谋划保护,还有大量极具闽南特色的古厝建筑和中西融合的南洋西洋建筑的存在,古桥、古塔、古石刻,古寺、古碑、古庙宇,古道、古风、古神韵,泉州就是活着的建筑博物馆,与之相依相伴的是仍然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5项世界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泉州真的不愧是世界遗产城市。这些存活在地上的显性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位列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当之无愧的最高荣誉。泉州不但地上历史文化足够灿烂,埋藏于地下的往圣先贤则支撑起泉州的风骨和精神。

三个月对于人的生命和历史进程来说也就是倏忽一瞬间,但是这九十天无论是莆田还是泉州,有些记忆有些感受还是比较深刻。闽南人对列祖列宗对释道神仙的虔诚崇拜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面积仅1.1万平方公里的泉州建有6000多座庙宇, 主祀着500多位神明,除了有求必应的神明他们对先人的敬仰和对墓葬的重视,反应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宗祠和墓地神圣不可侵犯,这点执念闽南人要远超全国其它地区,敬畏生命尊崇神明,惠安的解放军庙就证明他们认为有益于大众的人牺牲了都要塑造成神,庙宇、宗祠、墓地就屹立于心中。

这九十天除了工作,仅有的调休日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泉州历史文化的考察研究中,因为在我心中没有比在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更重要的事,尤其是在泉州这样的地方,海绵精神更值得不断放大,窃以为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面前每个人都是难以言状的渺小。朝拜了许多寺庙,参观了许多宗祠,也瞻仰几个名人先贤的墓地,这些对泉州历史进程和地域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和他们的墓地,有的已经成为圣地或重要的文化遗迹,受到广泛的膜拜和尊崇,有的还是荒草凄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它们的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推介。

写到这才导引出文章的主旨,那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关注点绝非是一般的文化旅游所能涵盖,职业和兴趣的原因我更偏重于历史文化的探究和考察,2019年5月来泉州时曾经拜谒过傅实墓地,也知道了这位傅氏开闽始祖的历史贡献,那次也考察了开元寺,最大的收获是知晓了弘一大师和开元寺和泉州的关系,他们的德行和操守都是引导我对泉州这座城市产生好感,进而深深的爱恋上泉州的根源。于是也就有了三番四次拜谒考察傅氏文化园的频繁行动,随着对泉州和丰州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的了解,也对周边先贤墓地的兴趣愈发的浓厚。

对傅实墓及家族的研究就会延伸到对韩偓的好奇,这两个晚唐时期的重臣有着相似的人格,一个是风姿秀整文韬武略,深得唐僖宗赏识;一个是重情重义文采飞扬,被他姨父李商隐评价为“雏凤清于老凤声”而深得唐昭宗器重。后来韩偓被排挤,又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一再被贬依旧保留风骨,于是韩偓自赣入闽,寓居丰州葵山与傅实成为挚友。葵山隐居耕樵为生,清贫中依旧保持着唐末完人的气节,后来傅实将卒于丰州附近龙兴寺的韩偓葬于葵山之阳,也就开启了同村颜氏敬佩韩偓孤忠奇节的品性,而延续一千多年守墓的动人故事。

随着了解的增多,韩偓的墓地是一定要看看,好在杏田村和清境桃源景区距离不远,那天中午饭后我和同事就开启了寻找韩偓墓地之旅,经过问询还是在树林里找到了唐学士韩偓墓地,和傅实墓地也就是两三里地的样子,两个曾经惺惺相惜的人在离世后依旧可以遥遥相望。开闽始祖傅实墓地自然有他的后人们推崇祭扫,如今的傅氏家族已经是深深影响闽南文化的名门望族。韩偓墓地也在颜氏子孙的照料下显示着唐末重臣千年香火不断的尊贵。而让韩偓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和泉州和傅实的动人故事,因为一场跨越千年的姻缘更加不同凡响。

这个人就是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弘一大师,功成名就后作为通才奇才的他在绚丽至极后归于平淡,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赵朴初先生评价弘一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人生最后的十四年大师长居泉州,与承天寺、开元寺、小山丛竹结下深厚缘分,也被一千多年前乱世完人韩偓的相似人生所感动,才有了“伏碑痛哭流泪,久久不起身”的真情流露,而我也被这种情份所深深感动。

为了找到韩偓墓地弘一大师数次登临葵山,寻求赞助修葺墓地,他还认为一个富有感情的血性男儿,不会写出像《香奁集》这样感情肤浅的诗,它一定是个历史的错误,还嘱咐南安俗家弟子高文显编辑《韩偓评传》,并亲自撰写《香奁集辨伪》为韩偓励节操祛卑污。韩偓来自一千多年前的长安,仕途坎坷;弘一大师来自两千公里之外的天津,精研律宗。人生的最后时刻都选择了泉州,这种隔世修来的缘份也令我有了三次拜谒韩偓墓地的执着,从古至今向善、向真都是一种修行,也由此开启了在泉州专事探寻拜访先贤名人墓地的奇怪行为。

无独有偶,早在韩偓寓居泉州之前,也是在葵山也是在九日山,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往事。那就是来自今天越南爱州日南的唐代相国姜公辅和浙江诗人秦系在九日山避世隐居的文人佳话,这也是让我必须要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原籍甘肃的越南人在考取功名后在长安曾经位尊宰相,后来因为犯颜直谏屡次被贬,最后的归宿就是泉州,这时候浙江名士秦系携琴入闽已经开始在九日山隐居,于是就有了泉州刺史薛播、席相以及泉州士子欧阳詹与姜公辅、秦系交游,他们徜徉山水酒诗唱和,这群感情甚笃的朋友在九日山彻底陶醉了。

这个阶段众多文人墨客的雅集交流促进了泉州文风的发展。许多名人都是来来往往却不能长相守,而姜公辅和秦系却是朝夕相处,秦系居住的西峰被人称为高士峰,姜公辅居住的东峰被叫作姜相峰,两人再次将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演绎一遍。姜公辅公元805年去世后秦系将他安葬在九日山下。 他应该想不到1220年后有一个来自河北省的愚痴之人会为了寻找姜相墓而四上九日山,第一次是祈风石刻光辉遮蔽了姜公辅的影响,第二次是再次登山却苦寻而不得,第三次是穿越在龙眼树林和满山坟墓中,依旧是郁闷而归。

第四次是在元宵节的细细春雨中,穿丰州过桃源至旭山,打听询问数人才在郁郁龙眼林中看到姜相墓,在看到唐·相国忠肃姜公封茔的时候,在雨中我深深鞠了一躬献上一个燕赵男儿的敬意。和不远处炮皮满地的南安燕山黄氏开族始祖答剌真墓相比,一个满是寂寥,毕竟根在遥远的甘肃和陌生的越南;一个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其影响力已经是覆盖八闽影响海外。也是在这个细雨变骤雨的过程中,还祭拜了南安市丰州烈士陵园。当然拜谒答剌真墓也是此行的重中之重,在研究丰州古城的过程中燕山黄氏就已经激起了我极其浓厚的兴趣。

泉州南安燕山黄氏开族始祖黄忠勇是元朝大都燕京顺天府(今北京市)大兴县,说起来也算河北老乡,蒙古族名字叫答剌真,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登进士入闽为官,他尊崇礼法,德惠于民,入籍南安后被尊为南安黄氏燕山派始祖,丰州黄氏以燕山为堂号显示他们来自遥远的北方。700多年过去了我们透过殿宇巍峨、雕梁画栋,拥有102根立柱的黄氏家庙就能感受到燕山黄氏的巨大影响力,700多年来仅进士就出过10人,文魁和武举也是多人。明朝曾官至户部侍郎的黄养蒙回乡后修筑丰州城,修建万石陂,至今惠泽泉州市民。

历史从来就是公平的,有贡献有德行的古圣先贤,都会被冠以万古流芳勒石为铭以示后人,在泉州的许多古厝古宅都会看到有银青衍派、银青传芳、版筑流芳、鲁国传芳、紫云衍派、燕山衍派等门楣。银青衍派和银青传芳是说这个家庭是傅氏始祖傅实曾经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版筑流芳是为了纪念傅氏始祖傅说武丁中兴前夹版夯土筑墙功绩、鲁国传芳是牢记颜氏来自孔子弟子复圣颜回的历史、紫云衍派和紫云传芳是唐朝黄守恭舍园兴建开元寺、燕山衍派是说丰州黄氏的根源是北方的燕山,在泉州人的心目中宗族观念和乡土意识是极强的。

在泉州说到历史名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郑成功,仅仅一个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就足以让他万古流芳,如今台海形势紧张,在和平收复台湾的努力难以实现的大形势下,三百多年前泉州南安人郑成功“爱拼才会赢”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就会成为唯一选项,如此情势下去南安水头镇瞻仰郑成功墓以了却对民族英雄祭拜的心愿。那天拜别英都镇的朋友后就开启了寻找郑成功墓之旅,毕竟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地处石材加工区的重重包围中,但那种庄严肃穆,那种憾人心魄的心灵洗涤还是终身难忘的。

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再加上我个人强烈的历史追溯兴趣,还有对民族英雄与生俱来的敬仰,又让我对另一个傅氏家族的历史人物产生浓厚情感,那就是在历史上被称为“俞龙戚虎傅蛟龙“的抗倭名将们。在泉州看过了俞大猷公园和俞大猷纪念馆,也算对文武双全的俞龙愈大猷有了些了解。我石家庄的村庄义堂据说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而得名,也曾听老人们说有过明威戚大将军继光之墓碑,戚虎戚继光那绝对是我值得自豪的事。曾去过傅蛟龙傅应嘉出生的村子南安锦堂村,那在网络上传说很难寻找的墓地就更应该去看看了。

还得要感谢万能的网络,是它告诉我们当年的傅应嘉不但魁梧伟丽,而且膂力过人,还熟悉少林棍法,还精通孙吴兵法。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武举第二名授把总武职,协同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转战闽粤浙各省,前后身历七十余战,每战都是身先士卒,都是冲锋陷阵砍杀倭寇,也才有了傅蛟龙之说。后被嫉贤妒功的小人进谗言而罢职归里,在家愤懑难谴,发出“大丈夫不能死沙场马革裹尸,今日死于谗谄之手,天也”的呐喊忧忿自弃,年仅44岁。抗倭猛如蛟龙的傅应嘉的故事本身就令人唏嘘,而寻找他的墓地就更是一波三折了。

依旧要感谢无所不能的网络,尽管都有些语焉不详总算能将傅应嘉墓地限制在霞美镇金山村范围内,究竟是在村外山上还是村内某个角落就不得而知了。这里曾经是中共南安市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还保留着革命英雄吴鸣海的故居,是个以红色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试点村,在寻找傅应嘉墓的过程中就感受到这里与周边其它村庄的不一样氛围。一寻而不得,二寻仍然无果,幸得一名叫陈玉清的志愿者相助,又联系了80多岁的吴金斗校长,再联系了吴鸿池老兄,才得以在一片楼房围拢的地方找到了傅应嘉的墓地,还在不远处获得辣木种子。

由不容易寻觅的傅应嘉墓地到这种不容易寻觅的辣木种子,不由得又会想起洪宗洲先生翁山小院里那块石碑,种德得福,泉州历史上的这些先贤俊杰都是以风骨、战功、威德、品性而赢得后世的赞颂,他们名垂千古,他们流芳百世都是历史的必然。就是和清源山、九日山共同荣膺国家5A级景区的伊斯兰教圣墓,能历经1300多年沧桑而风采依旧,它体现的是一座光明之城的博大胸怀,彰显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格调。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其实它地下埋藏的更是思想、是精神、是境界,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曾经。

2025年3月23日福建泉州

来源:啄木鸟他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