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藏传·铜鎏金镶宝石长寿佛坐像「旧藏」高41cm宽32cm厚23cm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3 19:32 3

摘要:此坐像摆件高 41 厘米,宽 32 厘米,厚 23 厘米 ,重 12.6 千克,体量庄重,给人以沉稳威严之感。从材质特性看,主体为铜质,质地坚实厚重。经鎏金工艺处理后,表面金光璀璨,尽显华贵。鎏金层均匀细腻,历经岁月仍保留大部分光泽,仅在局部因时间和环境因素出

清代铜鎏金镶宝石 “长寿佛” 坐像:佛韵凝金,宝光流彩

在古玩收藏领域,清代铜鎏金镶宝石 “长寿佛” 坐像摆件,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

此坐像摆件高 41 厘米,宽 32 厘米,厚 23 厘米 ,重 12.6 千克,体量庄重,给人以沉稳威严之感。从材质特性看,主体为铜质,质地坚实厚重。经鎏金工艺处理后,表面金光璀璨,尽显华贵。鎏金层均匀细腻,历经岁月仍保留大部分光泽,仅在局部因时间和环境因素出现些许自然磨损,更添古朴韵味。镶嵌的宝石有红、绿等色,可能为珊瑚、绿松石等,它们色泽鲜艳,与金色相互映衬,虽历经岁月,仍保持着较高的亮度和饱和度,彰显出独特的材质魅力。

工艺细节方面,铸造工艺精湛。坐像整体造型规整,比例协调,展现出工匠高超的技艺。佛像盘发成髻,发丝纹理清晰,线条流畅自然,体现出细腻的雕刻工艺。身着天衣、绸裙,衣纹线条流畅婉转,富有动感,仿佛随风飘动,生动地表现出织物的质感。身上的珍宝璎珞,粒粒分明,工艺精细,彰显出富贵庄严。其双手结定印于膝上,手势精准,细节处理到位,展现出宗教造像的神圣与庄严。两足以双跏趺安住于莲花月轮上,莲花瓣造型优美,饱满圆润,层层叠叠,立体感十足,每一片花瓣的边缘都处理得精致细腻。

清代时期,藏传佛教在宫廷和民间都有广泛传播,受到皇室贵族和普通信众的尊崇。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宗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融合了本土宗教文化与外来艺术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工艺传承上,铜鎏金和镶嵌宝石工艺历史悠久,在清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工匠们熟练掌握了鎏金的火候和镶嵌的技法,使金层牢固且光彩照人,宝石镶嵌紧密且布局合理。这种工艺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金属加工和装饰技艺,还对后世藏传佛教造像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艺术审美角度,此坐像造型优美,比例和谐,融合了宗教的神圣感与艺术的美感。佛像面容祥和,神态宁静,给人以平和、安宁之感,符合藏传佛教造像追求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标准。色彩搭配上,金色的辉煌与宝石的艳丽相得益彰,视觉冲击力强,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文化价值层面,它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是研究清代藏传佛教文化、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市场价值上,通过检索古玩交易平台、收藏论坛及知名拍卖公司数据,类似的清代铜鎏金镶宝石藏传佛教造像颇受藏家青睐。如 [2019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一件清代铜鎏金镶宝石无量寿佛坐像以 880000 元成交] 。此 “长寿佛” 坐像因精美的工艺、珍贵的材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市场上具有较高价值。综合稀缺度、工艺复杂度、保存状况和市场热度等因素,其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可打 7 - 8 分。

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入手此类藏品要重点观察鎏金层的完整性、厚度和色泽,检查宝石是否有损伤、脱落,关注整体造型和工艺细节是否符合时代特征。同时,收藏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波动难以预测,投资前需深入了解市场动态,谨慎决策。

这件清代铜鎏金镶宝石 “长寿佛” 坐像摆件,是宗教艺术与工艺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关于它,您若有独特见解或相关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来源:古玩收藏CnQi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