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抢新机!!更优强!!!总书记这三句话给我们底气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3 19:35 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贵州考察,在不同场合多次为贵州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把脉定向,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成为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指引和行动纲领。

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所谓的风口,就在那奔涌的浪尖。

乌江奔流,见证着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数据潮涌,澎湃着新时代的强劲脉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贵州考察,在不同场合多次为贵州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把脉定向,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成为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指引和行动纲领。

2015年,作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的深刻论断;

2021年,寄予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殷切嘱托;

2025年,提出贵州要“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的实践要求;

在历史长河与未来浪潮的交汇处,总书记的这三句话,将贵州大数据发展置于国家战略经纬之中,刻下“国之大者”的深沉思辨。

十年来,贵州大数据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变优,创造了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的奇迹。每一步都印证着总书记的战略远见,每一帧都跃动出新贵州的活力风采。

从“扶贫云”里跳动的希望数据,到“东数西算”中涌动的国家算力;从乌蒙深处绽放的数字红利,到苗岭侗寨升腾的创新气象,这片热土正以大数据为笔,在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贵州答案”。

大数据博览会 图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破题之问,标注战略方位。‌

‌2015年夏天,在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总书记驻足观看“扶贫云”实时数据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这一深刻论断,既是对贵州“无中生有”探索的肯定,更是对西部地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的方法论指引,为贵州逐浪数字蓝海注入了强大自信和坚定力量。

发展大数据,贵州有什么样的道理?

2000年、2003年,从提出“数字福建”建设规划到作出“数字浙江”建设部署,总书记在主政地方时对数字化建设有着深邃的思考和富有成效的实践。

到中央工作后,总书记深刻洞察、把握信息科技发展趋势。2015年年底,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正式提出“数字中国”概念。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理念、新业态,孕育着时不我待的历史性机遇。

彼时的贵州,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发展方式,突破传统经济约束,赢得转型新动能,开辟发展新境界。

2013年,一个肇始于云端的故事,在中国大西南腹地雄浑落笔,开启了这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

贵州将生态、能源、区位、战略四大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底气—势能—机遇”的递进链条,体现优势到动能的转化——

以优良生态环境铸就“第一竞争力”,森林覆盖率63.3%护航数据中心绿色运营;

以充足能源优势锻造“核心底气”,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的电力保障稳居全国电价洼地;

以枢纽区位激活“战略势能”,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中勇闯数字蓝海。

山峰是用来攀登的,河流是用来跨越的。

2013年,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投资建设的国家级云计算项目集中落户贵安新区,标志着贵州大数据产业基地初见雏形。

2014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贵州搞大数据产业招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好的选择,对贵州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5年,全球首次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峰会和展会——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

2016年1月15日,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诞生,同年2月贵州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期间,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一实践要求,推动贵州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大数据战略细化为“四个强化”“四个融合”的施工图压茬推进。从“机房经济”到“融合赋能”,贵州开始书写“数字经济2.0”篇章。

……

事实证明,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就能铺展开新的画卷,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贵安超级计算中心 图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抢抓新机,锚定未来方向。

‌2021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指示贵州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抢新机”三个字,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审视与把脉,鼓励与期待,新的奋斗目标,让我们有了把握机遇的高远视野。

2022年,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这为贵州在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一以贯之的优势和政策支持。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当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呼应,推动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

无数个率先首个,印证贵州“抢”的智慧;无数次奔走竞逐,抒写贵州“抢”的奋起。

“抢”出数字新基建。

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综合算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是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同时拥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镜像服务器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的少数省份之一,在千山万壑中同步构建了高速交通平原和信息高速公路平原。

“抢”出数字新产业。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医渡云等四家大数据企业成功上市,满帮成为“数字货运第一股”,华为云全球总部扎根贵州、迅速成长为全球五朵云之一,《哪吒2》《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众多大片后期渲染算力服务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

“抢”出数字新技术。

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海誉云桌面获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近百项,“东方祥云”洪水预报技术世界领先,白山云为央视春晚、世界杯、冬奥会等直播节目提供云分发服务,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脉冲星超过10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4倍以上。

“抢”出数字新场景。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0%,“贵商易”已成为“政策找企业”、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重要综合服务平台,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让边远地区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一码游贵州”让游客旅游体验更便捷更多彩。

“抢”出数字新生态。

大数据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数据开放被评为全国五个A类地区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流通交易探索,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靶场”,大数据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

今天的贵州,数据要素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不断彰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无穷的生机活力,大数据正引领贵州朝着高质量、现代化方向阔步前进。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图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潘德玉

“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系统谋划,构建发展体系。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殷切期望我们“在中国式现代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数字经济更强更优,彰显总书记对贵州大数据发展一以贯之的战略指引、与时俱进的精准指导,也是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多新鲜有益经验所寄予的重托。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在前人从没走过的道路上,我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都是创业;在前人从未涉足的山峰上,我们攀登的每一个高度都是经验。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

一组数据彰显创新活力:我国数据总量和算力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202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74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数字经济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全局观一域。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大势,面对千帆竞发的区域竞合,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我们要继续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简而言之:云上,可算之数动能澎湃;地上,数字产业落地生根。

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业在智变‌:宁德时代在遵义建设“零碳工厂”,依托贵州绿色电力占比98%的优势,打造全球新能源电池数字生产基地;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业在新生‌:“一码贵州”平台汇聚全省2.3万种农产品,2023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600元;

我们欣喜地看到,投资在激活:当《哪吒2》的绚烂画面在全球银幕绽放,世界看见了贵州算力的硬核实力,背后是算力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企业正加快投资贵州,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十年磨一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数据让贵州找到一条西部追赶东部,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发展新路,破解了“发展增速与生态损耗正相关”的魔咒,这正是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数字化表达。

贵州人民在信息化发展中也拥有了更多新的获得感。

依文集团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让来自全球的设计师与绣娘一起合作,获得持续性收入;

铜仁梵净山进入“云守护”时代,电子哨兵+热成像无人机全方位构建森林智慧防线,实时监测98%的森林覆盖率;

《伟大转折》《红飘带·伟大征程》沉浸式演艺“双子星”,依托数字赋能使红色文化与前沿科技完美融合,创造出红色旅游拥有“大流量”的贵州样本;

……

当‌数据要素激活“沉睡的财富”,算力已然跻身水、电、气,成为人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托起“稳稳的幸福”。

从西部洼地到数字高地的精彩一跃,在数字中国的宏大叙事中,贵州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增速的奇迹,更是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贵州探索的不仅是技术革命的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后发赶超”的典型范式。

贵安华为全球云数据中心 图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潘德玉

也许我们还需要打开另一个视野,观照历史的褶皱处,总能抖落出穿透时空的预言。

在省会贵阳北郊的苍翠群山中,有一处名为“地母洞”的天然隐秘洞穴。

1938年,抗战烽火中,文澜阁《四库全书》曾辗转千里藏于此地,在硝烟中守护中华文脉的星火。

在乌蒙腹地的六盘水市郊,有一座其时名为“青杠林场”的钢铁厂掩映在绿水青山间。

上世纪60年代,数十万“大军”向着西南丛山莽林进发,在此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输出源源不断的战略能源动力。

从地母洞中泛黄的《四库全书》到贵安新区闪烁的大数据服务器阵列,从“三线建设”的机器轰鸣到“东数西算”的数据洪流,三段跨越时空的“藏”与“显”,彰显着同一片土地的历史担当——化身守护典籍的“文明避难所”,建成输出能源的“后方发动机”,锻造孕育数据的“时代服务器”。

欲识潮头高几许,青山更在浪花中。

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数字中国新篇中,贵州必将再以“闯”的精神、“抢”的智慧、“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国家战略的方位感、人民至上的价值感,熔铸成大数据发展的壮阔实践,展现出新时代新贵州新风采。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