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鸣鸠一声斑竹林,怀远感时惊寸心。却忆南园春半夜,荠花如雪草初深。”这首诗是北宋词人曹组的《闻鸠鸣有感》。这首诗讲的是春季到了二月的中下旬,在春分时节和花朝节后,也就预示着春季的深入,渐渐的走向暮春。此时在春季里绽放的花朵也渐渐地凋零,把春景让位给了绿叶和绿草
“鸣鸠一声斑竹林,怀远感时惊寸心。却忆南园春半夜,荠花如雪草初深。”这首诗是北宋词人曹组的《闻鸠鸣有感》。这首诗讲的是春季到了二月的中下旬,在春分时节和花朝节后,也就预示着春季的深入,渐渐的走向暮春。此时在春季里绽放的花朵也渐渐地凋零,把春景让位给了绿叶和绿草,应了那句“绿肥红瘦”。
时间过得真快,大家好,明天是2025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廿五。在民间,特别是农民眼中,农历的二月是个很重要的月份。而且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民俗文化当中,二月廿五也是特别重要的日子。在农村有句老话“二月怕廿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怕啥?我们大家来看看老人是咋说的。
明天是2025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廿五,按照干支纪年来说,明天是乙巳年、己卯月、壬辰日。同样明天还是“三山国王诞辰”和“破日”。值得一提的是明天阳历3月24还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什么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5年决定,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在我们大众认知中“肺结核病”最为常见。历史上,结核病曾与天花、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1882年3月24日,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这一发现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而设立。
什么是“三山国王诞辰”?
三山国王是粤东客家地区和潮汕地区的地方守护神。元代刘希孟《明贶(kuàng)庙记》有云:“世传当隋时,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这其中就讲述了三山国王的来历。三山是指潮州、惠州、梅州三州交界处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大山。三山国王分别是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巾山)和惠威宏应丰国王(独山)。其中清化威德报国王的诞辰便是农历二月廿五。三山国王的祖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的玉峰东北麓,其他的三山国王庙也分布甚广。每年的农历二月廿五,民众都会准备各种水果、鲜花、香烛等,前往当地的三山国王庙进行祭拜。
什么是“破日”?
翻开老黄历,在我国传统的择吉文化中,农历二月廿五根据“建除十二神”推算为“除日”。“除日”被视为“吉日”。它代表了清除、去除、吐旧纳新之意,是开始新事物的吉日。在这一天,人们认为比较适合做一些清扫、洗澡、治病等事宜。在择吉文化象征意义上,“除日”也寓意着吉祥和希望。当然“吉日”、“凶日”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择吉划分方式,相信大家只要不忘初心,每个人都能逢凶化吉,吉上加吉。
明日农历二月廿五,农村的老话“二月怕廿五”到底怕啥?我来回答。
农谚有云“二月廿五晴,旱至三月底”,意思是如果农历二月廿五这一天天气晴朗,可能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直到农历三月底,降雨都会比较少,甚至可能会出现旱灾的情况。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预警,提醒农民如果二月廿五是晴天,要提前安排好水源,来解决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旱情。
农谚亦有云“二月廿五风,麦头蚜虫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农历二月廿五这一天刮起了风,有可能就预示着小麦等农作物上会容易滋生蚜虫等病虫害。这时候农民们就需要及时采取预防害虫的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侵害。为什么说刮风的话,农作物就容易滋生虫害?因为风可以传播虫类和病毒,加快了它们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范围,从而助长了虫害和病害的传播。
农谚还有云“二月廿五雪,麦子收成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农历二月廿五这一天下雪,很可能预示着小麦等农作物的收成会受其影响而减少。这是因为春季本是天气转暖的季节,又是二月廿五时值春分过后,天气更应该暖和,但是突然降雪会导致雪后气温骤降,对小麦的成长非常不利,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以上这些谚语,都是经过古代劳动人民的长期观察和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极其辽阔,所以各地都有各自适应的农谚流传下来。并不是说这些农谚就一定准确,因为我们有现代气象科学可以准确预报天气,但是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些参考和了解。
总结:明日农历二月廿五,农村的老话说“二月怕廿五”到底怕啥?大家都了解了吧?对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将其分享给家人或者好友,感谢大家阅读,创作不易,最好点个关注支持一下,祝大家平日里生活美满,家庭幸福,身体安康,蛇年顺遂!
来源:Real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