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家以真空收纳袋、壁挂置物等家居用品闻名的企业,历经26个月的漫长征程,终于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在消费行业IPO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太力科技的上市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折中国家居消费品牌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轨迹。
——解码一家消费类企业的创新突围与未来图景
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排队超过两年的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力科技”),审核状态变更为“注册生效”。
这家以真空收纳袋、壁挂置物等家居用品闻名的企业,历经26个月的漫长征程,终于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在消费行业IPO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太力科技的上市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折中国家居消费品牌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轨迹。
一、从“太空科技”到家居收纳:技术基因的跨界赋能
从主营产品结构来看,太力科技超过九成的营收来源于“收纳袋”、“保鲜膜”、“壁挂置物架”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产品。因此,部分市场人士对其“高新技术含量”存在一定质疑。
但是纵观太力科技的成长史,它也是一部典型的“技术跨界”样本。2003年成立时,公司仅是一家专注于家居收纳用品的制造企业;而今,其核心技术已深度融入航天领域,并成功实现民用转化。
太力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真空封装技术。这项最初为解决航天员太空环境中食品残渣封存问题而研发的技术,如今已成为公司产品的“护城河”。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目前是中国航天专用压缩袋的独家供应商。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该产品已累计25次进入太空,种技术壁垒不仅体现在材料工艺上,更在于其“真空隔热”“抗压防爆”等专利设计——例如防爆双色拉链、渐进式封口夹等创新结构,解决了传统收纳用品易破损、密封性差的痛点。因此,也解决了航天真空环境中的产品爆破风险与舱内非金属材料缓释风险
注册稿显示,太力科技已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并获授权专利858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而其官网介绍称“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技术”。
二、财务表现:稳健增长中的结构性调整
根据招股书及审阅数据,太力科技近年业绩呈现“总量扩张、增速分化”的特点:
太力科技2024年营收为10.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35亿元增长22%;净利为881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498万元增长3.71%;扣非后净利为857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076万元增长6.15%,但较2023年的57.42%大幅回落。这主要受电商平台政策调整(如“仅退款”“比价”规则)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影响。
不过,公司综合毛利率仍维持在58%-59%,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2%-24%),显示其品牌溢价与成本控制能力。基于这一点,深交所曾要求太力科技结合产品销售渠道、细分产品定位等,进一步说明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
太力科技给出的解释是:近年来,公司紧跟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在多个主流平台搭建了完善的线上销售体系。在线上直销模式下,公司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减少让渡经销商的利润,但通常会产生更多的电商费用、物流费用、专业网络营销人员职工薪酬等销售费用,具有高毛利率高费用率的特点。
产品定位方面,家居塑料用品类别多而细,且主要面向大众家庭,产品定位直接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公司以自有品牌销售为主,产品定位中高端,公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相对较高,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因此具有较高的毛利率。
(三)重营销模式下的效率优化
太力科技销售费用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远超同行(6%-7%)。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公司销售费用1.97亿元,占营收36.31%,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仅占2.7%。但值得关注的是,其线上直销模式从天猫平台向抖音、亚马逊转移,2024年抖音销售占比升至29.76%,有效分散了渠道风险。
三、行业格局: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突围逻辑
家居收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蚂蚁市场”:全国超2万家生产企业,但尚未形成头部品牌。太力科技的崛起,揭示了中小制造企业的三条破局路径:
(一)差异化定位:技术驱动高端化
在天猫平台,太力真空收纳袋市占率连续第一。其成功秘诀在于将普通收纳用品升级为“智能收纳解决方案,通过“产品力+场景化”策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
据天猫平台数据,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太力科技的“太力”品牌在天猫平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约占15%-30%;据京东平台数据,在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期间,“太力”品牌在京东平台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约占15%-40%。
在垂直墙壁置物领域,据天猫平台数据,2019年至2023年期间,“太力”品牌在天猫平台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2%;据京东平台数据,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太力”品牌在京东平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约占2%-7%。
(二)全球化布局:跨境电商打开增量空间
2024年,太力科技跨境电商业务在欧、美、日等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还开拓了东南亚市场。2月18日,亚马逊“美国站”数据显示,太力科技的浴室防滑安全扶手近30天销量超过12500件,销售额突破40万美元。这一产品也长时间稳居“Bath & Shower Grab Bars”(浴缸及淋浴扶手)类目BSR榜(Amazon Bestsellers Rank,亚马逊热销产品排名)第一位。
(三)产业链整合:募投项目剑指智能制造
此次IPO募资5.42亿元,其中,3.2亿元用于太力武汉生产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7381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4819.5万元用于信息系统升级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结合公司已有的138人研发团队(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3.5%),太力科技正从“手工定制”向“柔性生产”转型。
四、挑战与未来:消费品牌的长坡厚雪之路
尽管太力科技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以下几个问题仍需关注:
(一)研发投入的持续性
2021至2023年累计研发费用6828万元,勉强跨过创业板“三年5000万元”门槛,研发费用率仅3%,远低于销售费用。尽管募投研发中心项目投入7380万元,这一数额接近报告期三年一期研发投入合计8,293.95万元的89.25%。这一投入规模显示了公司对研发中心的重视,但同时也需要关注研发成果转化率,以确保研发投入能够切实转化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 渠道依赖与政策风险
线上销售占比超较高的格局下,电商平台规则变化(如“自动比价”)可能压缩利润空间。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如美国加征关税)对境外业务的影响需长期跟踪。
(三)治理结构的优化
2024年12月时,太力科技发生股权变动,三名股东以16元/股的价格将股份转让给实控人石正兵,最终实控人石正兵直接持有公司73.92%股份,并通过中山新正和中山魏力两家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公司8.39%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82.31%表决权。未来公司需要在治理结构方面考虑是否要进行优化。
五、结语:小收纳袋里的大时代
从中山小作坊到创业板新星,太力科技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往往能将“小需求”做出“大创新”。
来源:财支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