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学生高度集中的场所,人口密度大,空间密闭,接触时间长,学习紧张、锻炼较少、营养不足、机体抵抗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结核菌感染者容易发展为结核病患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学生高度集中的场所,人口密度大,空间密闭,接触时间长,学习紧张、锻炼较少、营养不足、机体抵抗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学生结核菌感染者容易发展为结核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易造成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
一、学校结核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
1.接种卡介苗,这是我国每个人出生后的第一针,一般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要接种的,卡介苗对于预防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有着较好的效果。
2.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结核病患者,防止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给其他人,这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控手段。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者用手肘部遮掩口鼻,居室每天保持至少2-3次通风,且每次通风时间不低于15分钟等。
4.对于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如儿童、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师生等新近潜伏感染者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二、如何遵守正确的咳嗽礼仪?
咳嗽是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导致疾病传播的重要方式。讲究文明和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便是健康人,也应遵守咳嗽礼仪。
(1)凡是因患疾病而有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
(2)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手帕或者手肘部遮挡口鼻部。大家要注意仅仅把嘴捂住也是不对的,因为结核菌仍有可能从鼻孔排出。
三、什么样的通风才是良好的通风?
对于教室,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通风换气,寒冷季节宜在上课前、课间休息、学生离开教室时打开教室门窗通风,中午及大课间应保证教室通风15分钟以上,同时通风时要注意做好保暖。
对于宿舍,可利用学生上课、晚自习等时间,由管理员或学生自行打开宿舍门窗通风。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其他教学生活用房,也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四、怎样选择适合的口罩?
常用的医用口罩包括医用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针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如肺结核,医用口罩的防护能力由高至低依次是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大家应当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织物口罩,比如丝绸类或各种布艺类口罩,虽然好看,但达不到防护效果。同时,佩戴口罩要规范,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季节,有的人把鼻子露在口罩外面,这种佩戴方式是起不到防护作用的。
另外,有些人喜欢佩戴两层口罩,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带双层口罩的防护效果并不会更好,反而有很多坏处。带呼吸阀的口罩虽然看起来酷酷的,而且戴起来很舒服,但是如果已经确诊或者疑似得了结核病的人是不应该带这种口罩的,否则可能导致周围的人被感染。
五、什么情况需要接受预防性治疗?
结核潜伏感染者通过服用抗结核药物等方式可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开展预防性治疗能达到60%-90%的保护效果。
抗结核预防性治疗的对象主要是近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者感染后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比如: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师生。开始预防性治疗的师生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全疗程的治疗,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来源:鄄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