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肺结核”,这场战役需要您的一份力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4 08:52 3

摘要: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提到肺结核病,大多数人都会困惑:"现在还有肺结核?不是早就被消灭了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仍有约70万新发结核病例被确诊,虽然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耐药结核病、高流行地区以及特定人群的防控仍存在问题,这场看似古老的疾病,仍在真实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

结核杆菌堪称"完美杀手",它们能在干燥痰液中存活6-8个月,当感染者咳嗽时,数以万计的细菌搭乘飞沫开启传播之旅。最可怕的是,很多感染者处于潜伏状态,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爆发。现代生活为结核病传播提供了新温床。密闭的写字楼、拥挤的地铁车厢、共享办公空间,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都可能成为传播的"高速公路"。一位患者回忆:"确诊前三个月,我每天在10平米的单间加班到凌晨,完全没意识到同住室友的慢性咳嗽意味着什么!"

所以

您了解结核病吗?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肺结核?

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一定关注下面解答:

1: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2: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3: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肺结核患者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肺结核患者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4: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普通肺结核治疗一般需要6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需要的时间更长,有的需要18—20个月。

●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坚持十字治疗原则

早日恢复健康呼吸

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即早诊断和早治疗。结核病发病初期,病灶内血液供应好,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巨噬细胞活跃,可大量吞噬结核杆菌,有利于组织修复。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的传染期。

●联合:即必须联合用药,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这样既提高杀菌效能,又可防止发生耐药性。

●适量:即药物剂量适当。要既能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又要避免用量太大引起不良反应。

●规律:即按时和按量服药。保证机体内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最大程度地杀灭结核菌,减少耐药发生。

●全程:即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这样既提高治疗成功率,又可减少复发风险。只要化疗方案合理、药物剂量合适,并坚持做到规则治疗、完成疗程,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生病的日子肯定不好受

但每一次按时服药

每一次配合检查

都是在和健康靠近一步

来源:小凡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