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举办“鲁医健康说”结核病防治专场健康知识发布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12:53 4

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3月21日,“鲁医健康说”结核病防治专场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滨州职业学院举行,发布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以及相关健康知识,并举行健康义诊。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3月21日,“鲁医健康说”结核病防治专场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滨州职业学院举行,发布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以及相关健康知识,并举行健康义诊。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滨州举办此次发布会,旨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结核病防治意识,营造群防群控、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鲁医健康说”结核病防治专场健康知识发布会现场。

立足“三位一体”,着力构建结核防治体系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构建防、治、管“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在“防”上更精准——着力推动全市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提档升级,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全部具备痰涂片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力,结核病筛检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在“治”上更实惠——深入实施中央转移支付结核病防治项目,用好市级结核病防治经费,初诊病人实现分子生物学检查免费、X线检查补贴,确诊病人实现规定抗结核药物免费治疗,耐药结核病患者享受住院及门诊随访治疗费用补贴。

在“管”上更周密——全市3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7家疾控中心、1家专病防治机构、9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配合,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无缝隙、全过程健康指导服务。

聚焦校园、社区“两条防线”,把握结核防控重点

结核病防治的第一条防线是校园健康防线。针对校园结核防治工作,我市打造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三联防控”模式:一方面是教育卫生联动,卫健、教育部门联合部署任务、共同调度研究、同步推进工作;同时,线上线下联筛,创新搭建“滨州市新生入学结核筛查系统”,为新生提供“按健康状况完成线上问诊、按系统提示开展线下检测”高效率、便捷化服务;此外,校内校外联控,各级医疗机构第一时间录入筛查结果、各级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分析数据,迅速锁定感染人群并反馈至学校和定点医院,实现由筛查到救治全流程紧密衔接。

健康义诊活动。

2024年,我市新生入学结核筛查确诊病例同比下降56%,学校结核防控成效显著,经验做法得到省疾控局、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和联合推广。 第二条防线是社区健康防线。

我市在惠民县孙武街道省级无结核社区创建项目基础上,另拓展20个市级无结核社区项目点。全市21个项目点全面落实“三筛两管一动员”综合措施,结合国家基本公卫查体、新生入学体检等工作进行结核筛查,对重点人群开展胸片、结核感染检测。

认真聆听发布会。

我市第一批项目点共开展症状筛查33.24万人、潜伏感染筛查2.43万人,胸片筛查近1.6万人,及时发现活动性肺结核7人、潜伏感染者305人,均按要求进行院治疗或纳入观察管理,有效阻断结核病社区传播。

引领全市形成共防结核共识,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我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线上+线下”双宣传途径,引领全市形成共防结核共识,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

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官网等平台,举办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科普小视频竞赛等活动,累计吸引65万人次参与,发文92篇,浏览量达74.6万人次。在线下,持续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组织结核防治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五进”活动,受益人群达35余万人次,有力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主动发现+预防性治疗”策略,包括:持续优化服务体系,完善市县乡村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监测协同;持续提升筛查能力,推广结核病筛查新技术,加大筛查力度;持续规范治疗管理,落实规范治疗和耐药防治工作;持续强化政策帮扶,加强关怀救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等,持续为终结结核流行、护佑群众健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服务。

专家支招结核病科学防治

3月21日,在“鲁医健康说”结核病防治专场健康知识发布会上,多名结核病防治领域的专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解答结核病预防、治疗等相关问题。

结核病仍是威胁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早在数千年前,结核病就已存在,曾被称为“白色瘟疫”。现在,很多人觉得结核病离自己很遥远,已经很少见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滨州市结核病防治中心副主任霍丽丽介绍,目前结核病在我国仍然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我国是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2023年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人,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人/10万人。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结核病并未远离,只是随着抗结核药物的问世及现代诊疗水平的发展,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结核杆菌非常“狡猾”,它进入人体后,会动态评估宿主的免疫状态,当宿主免疫力很强时,结核菌就会进入休眠状态;但是一旦宿主的免疫力降低,比如年纪大、生病,结核菌就会马上开始繁殖致病。

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结核病,摒弃偏见和侥幸心理,增强防范意识,积极主动预防和规范有效治疗,凝心聚力,构建起抵御结核病的坚实屏障。

来自滨州市中心医院、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城区疾控中心的专家团队走进学校,为师生开展健康义诊服务。

感染结核病有哪些症状

当身体出现哪些信号时,要警惕可能是感染了结核病?滨州市中心医院结核科主任兼结核一病区主任王德翠介绍,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隐匿性。结核病的全身症状不典型,早期全身症状常与其他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常见的有低热(体温多在37.3℃-38℃之间,午后或夜间明显)、盗汗(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严重者可湿透衣物)、乏力与消瘦、无明显原因的体力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需要注意的是,结核病在早期是可以没有明显症状的,大多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查体时发现。所以,市民在健康查体时也要注意结核病的筛检。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或伴有低热、盗汗、体重下降,抗炎治疗效果差,有结核病接触史,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建议到结核病专科医院就诊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 干扰素释放试验、痰病原学、胸部CT检查等,必要时行支气管镜、肺穿刺等检查,以诊断是否患有肺结核。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肺结核是通过哪些具体途径传播给他人的?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有效预防感染?霍丽丽介绍,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首先,是飞沫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唱歌时,结核菌会通过飞沫播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受到感染。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治疗,一年内可传染给10-15名健康人。

其次,是气溶胶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出的痰液暴露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随尘埃飞散传播,健康人吸入后也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

预防结核病应该筑牢个人与社会双重防线。个人层面应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避让他人,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肘部遮挡;咳嗽、咳痰超2周,要尽快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胸片、痰涂片等检查;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

此外,对学校等密集场所来说,每日要定时开窗换气,确保教室、宿舍及公共活动区域空气流通;社会层面各单位需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环境通风改善及高危人群筛查等综合措施,形成全民防控网络,遏制结核病传播链。

结核病患者治疗遵循“十字方针”

针对确诊肺结核的患者,王德翠介绍了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治疗手段。

目前,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总的原则是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十字方针”。具体选用哪种治疗手段,要根据患者是哪种类型的结核病来制定。比如,轻症的肺结核又没有合并其他疾病,采取单纯的化学药物治疗就可以。如果结核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疗程要根据患者确诊时的病情来制订,医生也会针对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同时给予治疗。另外,中医适宜技术、营养治疗、心理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很多人认为结核病症状好转后可以减药或停药,这是错误的。患者如果不按时吃药或者不规律服药,会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会产生耐药性。一旦发生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更大,经济负担也会加重,还可能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人患耐药结核病。

此外,敏感结核病的治愈率大约在95%以上,治愈后一般人复发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原发病控制不好,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因为结核病患者在完成治疗停药后,体内仍可能有极少量休眠菌,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休眠菌会慢慢生长繁殖,增多到一定数量结核病就会复发。所以,结核病人康复后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是防止结核病复发的关键。

体验中医诊疗。

结核潜伏感染不是结核病

结核潜伏感染是结核病吗?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结核病的发生?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滨城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药师李秀华给出解答:结核潜伏感染不是结核病,也没有传染性,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一般来说,约95%的结核潜伏感染者不会发病,而是处于潜伏感染状态。

结核潜伏感染主要有以下危害:一是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庞大,将会源源不断地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据估计,全球约有1/4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我国约有3.5亿潜伏感染者。二是潜伏感染者中将有5%-10%会在其一生中某个时刻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且大部分发生在初次感染后5年内。

目前,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方案有两种。一是化学预防性治疗方案,即口服抗结核药物,包括单用异烟肼方案(疗程为6—9个月)、异烟肼+利福喷丁联合间歇方案(疗程为3个月)、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方案(疗程为3个月)、单用利福平方案(疗程为4个月)。二是免疫预防性治疗方案:目前,我国用于预防性治疗的免疫治疗生物制剂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简称:微卡),间隔2周给药1次,共给药6次。主要适宜对象15—65岁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

预防性治疗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有研究表明,针对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可以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从而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滨州职业学院构建起多方联动的防控体系

高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传染病防控责任重大。滨州职业学院总务处副处长乔伟介绍,一直以来,滨州职业学院校高度重视肺结核防控工作,始终将结核病主动筛查作为疾病防控的首道防线。每年新生入学时,严格保障新生结核病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筛查结果第一时间反馈,高效落实密接者预防性健康指导、疑似病例复诊等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学校通过构建宣教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储备消毒液、酒精、隔离衣等防疫物资,完善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加强师生健康心理疏导服务,构建起多方联动的防控体系。同时,在发现病例后,会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接触者筛查及后续处置、管理工作;同步建立病例学生健康档案,在医院、疾控技术支持和社区督导下,实现病例100%治愈复学。

此外,学校坚持将“线上健康驿站”考核作为提升结核病防控效能的重要引擎,通过该平台动态追踪师生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等健康数据,及时锁定防控薄弱环节。后期,会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并完善防控策略,确保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