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超3亿元后,劲仔冲进“百亿元市场”,造10亿级大单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4 13:35 3

摘要:预包装鹌鹑蛋是近两年的明星品类,入局者众多。除劲仔外,也有其他头部零食企业预测,这一品类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数百亿元。[1]但传播更广的,是一份反映当下市场规模的沙利文调研数据。该数据显示,2023年鹌鹑蛋零食在C端的市场规模约30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1

预包装鹌鹑蛋品类市场想象空间达百亿元。”劲仔七个博士团队告诉FBIF。

预包装鹌鹑蛋是近两年的明星品类,入局者众多。除劲仔外,也有其他头部零食企业预测,这一品类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数百亿元。[1]但传播更广的,是一份反映当下市场规模的沙利文调研数据。该数据显示,2023年鹌鹑蛋零食在C端的市场规模约30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100%。

劲仔2022年首次推出鹌鹑蛋产品。2023年,劲仔鹌鹑蛋营收超3亿元,被沙利文认证为“中国包装鹌鹑蛋产品销量第一”,该产品持续快速增长,累计销售12亿颗,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劲仔相关宣传截图;图片来源:劲仔复盘这一阶段销售额增长原因,七个博士团队表示,一是持续秉承做好吃又健康的休闲食品,在研发方面大力进行投资,研发出口味口感广受欢迎的产品,确保产品持续热销;二是劲仔自建供应链体系、延伸进上游鹌鹑养殖,保障了鹌鹑蛋供应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三是渠道方面十数年的积累,全国数千家经销商让鹌鹑蛋产品快速流向市场成为可能。

该增长路径致力于“打造零食大单品”。但接下来,劲仔计划从“打造健康化产品”角度出发,精进增长策略。

显而易见的是,健康化正成为食品行业品牌的通行证,此类产品在饮料、生鲜、零食等多个品类中大量出现,并影响着品牌们的业绩增长。

劲仔认为,食品健康化趋势下,预包装鹌鹑蛋产品没有理由不增长。这并非仅是一次乐观预测,而是一场有逻辑、有数据、重投入的行动。

2024年11月,劲仔推出鹌鹑蛋品牌七个博士,其溏心鹌鹑蛋产品主打含叶黄素、无抗生素、0添加防腐剂、蛋源可生食。小范围测试中,产品在未建立品牌心智的前提下,1.2万桶上市即售罄。但这还远远不够,劲仔的目标是将七个博士打造成“10亿级大单品”。

七个博士鹌鹑蛋上架李佳琦直播间;图片来源:劲仔劲仔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七个博士项目。2024年12月下旬,FBIF采访到了七个博士市场总监戚智辉。整场分享,他语调高昂、语速很快,同时又逻辑清晰地阐述了七个博士对于品类未来的思考、战略布局、市场打法等。

一、“百亿元空白市场”等待鹌鹑蛋产品填补

带着做成10亿级大单品的野心,劲仔决定放大鹌鹑蛋产品营养价值。

“鹌鹑蛋零食本质上是蛋类产品,消费者不会脱离对蛋类产品整体需求,独立地看鹌鹑蛋零食。”戚智辉告诉FBIF。但两年多的观察,让劲仔意识到,行业参与者多是以零食标准、而非蛋类需求标准打造产品。劲仔担忧,这最终会造成行业偏离蛋类产品追求营养的主流消费趋势。

另一边,鸡蛋类产品还在进阶。七个博士团队发现,伴随黄天鹅的爆火,国内掀起可生食蛋风潮,无抗生素、无菌落污染、可生食标准迅速向鸡蛋类产品渗透,其塑造的产品心智“安全、好吃、营养”,也成为更多消费者对蛋类产品的核心关注点,但面对消费者需求变化,鹌鹑蛋零食玩家却少有回应。

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有机鸡蛋持续青睐,其中对于均价较高的可生食鸡蛋有较强的支付意愿;母婴人群作为蛋类产品主要受众,对蛋类产品需求标准明显提高,所食用鸡蛋既要满足儿童成长阶段所需各项营养,还要具备可靠的品牌来源、新鲜无菌、适宜生食的特点。

图片来源:魔镜洞察
图片来源:魔镜洞察在七个博士团队看来,“安全、好吃、营养”同样应被鹌鹑蛋零食行业纳入产品开发逻辑,但企业对标可生食鸡蛋,不是为了成为“第二个黄天鹅”,也不是为了替代鸡蛋类产品,而是进入市场刚需的空白地带。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蛋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蛋品产业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且刚需强劲,但消费者对蛋类产品的需求集中体现在鸡蛋类产品上,平均每天消费10亿枚鸡蛋。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鸡蛋市场规模达3334.6亿元,同比增长9.11%。

但同时在国内“不爱吃鸡蛋”是一个常见问题。被父母“胁迫”吃鸡蛋的小学生,对鸡蛋又爱又恨的轻食人群,独爱蛋黄或蛋白的“挑食者”……都有自己的“吃蛋障碍”,小红书上仅“孩子不吃鸡蛋怎么办”笔记就达到了2478万篇。

图片来源:小红书“不是所有吃鸡蛋的人,都真的喜欢吃鸡蛋。”戚智辉深有感触,“我女儿一开始是喜欢吃鸡蛋的,水煮蛋可以一天吃一个,时间久了,鸡蛋蛋黄噎口、个太大吃不完,渐渐地她就不喜欢吃鸡蛋了。我们要哄着、变着花样做,她才会吃。”

消费者即便不喜欢,也会主动或被动接受鸡蛋,归根结底是蛋类市场选择太少,尚未有产品能够在多个维度超越鸡蛋类产品。有需求,却没有合适的产品,以非鸡蛋类产品补充营养的市场空白长期存在。

劲仔想用鹌鹑蛋产品满足这部分刚需市场,实现基础在于鹌鹑蛋与鸡蛋的营养成分相似,在部分营养指标上,鹌鹑蛋甚至优于鸡蛋,如胆固醇含量更低,蛋白质含量高更高[2];此外,二者大小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鹌鹑蛋一定处于劣势,如鹌鹑蛋蛋黄更小,不像鸡蛋那么噎口、更易入味,就更好吃,食用鹌鹑蛋产品也更易控制热量摄入。

那么,鹌鹑蛋产品在刚需市场的规模有多大?七个博士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反复的逻辑推导后,得到的答案是“百亿元”。

下限是百亿元,上限或许远超想象。”团队在为行业规模感到兴奋的同时,判断这一刚需市场能够容纳的品牌远不止一个,团队希望更多零食企业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推高行业上限。

“这个事情很大。如果能有更多企业力量进入,不是卷产品价格而是卷用户价值,行业将拥有更大的产品创新能力,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向市场传递产品价值,获得可持续更健康的成长。一旦空白市场被撬开,那么鹌鹑蛋产品就不再是一个短期零食爆品,参与者也将实现从可选消费赛道,向刚需消费赛道延伸。”戚智辉表示。

二、从可选消费品向刚需消费品延伸,劲仔走向10亿级单品目标

2024年11月,经历了数年研发和近一年的品牌筹备后,劲仔决定以七个博士踏入空白市场。由于所要满足的不再只是零食需求,而是蛋类市场追求营养的主流需求,劲仔产品策略较以往出现明显差异。

第一步是推出标志性产品溏心鹌鹑蛋。之所以选择这一产品,是因为七个博士团队认为,在消费者心中,溏心蛋背后的可生食理念和为用户带来的更佳吃蛋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鸡蛋类产品所能达到的高度,进入刚需蛋类市场,鹌鹑蛋产品将不可避免地被与鸡蛋类产品进行比较,那么首先就要让消费者知道,即便以最高标准看,鹌鹑蛋产品也不输于鸡蛋类产品。

图片来源:劲仔“我们首创溏心鹌鹑蛋概念,就是要从根本上成为一个让人放心且与众不同的品牌。”戚智辉说。但真正下场后,团队才发现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容易。

首先在原料蛋微生物污染管控上,由于鹌鹑蛋壳薄且质地脆弱,在养殖、运输或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裂纹不仅直接破坏蛋体保护屏障,更成为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侵入通道,导致蛋内污染风险显著上升。由于蛋壳表面天然带有斑点、色块及不规则的纹理,传统光学检测设备难以精准区分自然纹路与微米级裂纹,尤其在高速分拣线上,轻微碰撞或光照干扰易导致误判,因此,鹌鹑蛋裂纹检测是食品加工行业长期未攻克的难题。

在近6个月的技术探索中,团队最终自研出一套智能化的视觉识别系统技术,能够自动捕捉裂纹,并进行剔除。“我们还建成了集尺寸大小及裂纹筛选于一体的鲜蛋分选产线,完成了自动化高精度的鹌鹑蛋尺寸分级和裂纹智能检测。”七个博士团队向FBIF透露。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实现鹌鹑蛋流心状态并非易事。因鹌鹑蛋的个头较小,熟化过程中因温度高低、时间长短和方式不同,都可能导致出现过熟、过生或不均匀的问题。

在反复尝试控制煮制温度、时间后,七个博士团队发现依然难以实现完美的流心状态。不得已,团队只能改变思路,统一选择12克左右的蛋,使用机器控制鹌鹑蛋在水中旋转,再通过控制温度和加热时间,以达到均匀受热的效果后,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向可生食鸡蛋学习,只是七个博士强化产品刚需属性的方式之一。通过在原料端建立无抗生素、使用鲜蛋、产品不添加防腐剂、做到3倍于鸡蛋的叶黄素含量标准,同样是品牌提高产品优势、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动作。

“整个过程我们投入的成本很高,研发周期也很长。但要让消费者认可鹌鹑蛋产品的高品质,慢慢改变对它是零食的刻板印象,这一步是必须的。”七个博士团队说。

第二步,切入主食场景,先满足家有儿女人群需求,并向白领、中产等人群延伸。

七个博士团队判断,有孩家庭人群对于鹌鹑蛋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摄入蛋白质,妈妈们经常会被孩子不爱吃鸡蛋的问题困扰。另外,妈妈们在意孩子吃的产品品质是不是好的。对我们来说,妈妈人群是更好切入的。”团队分析。

此外,对产品品质拥有高标准要求的中产人群,与关注营养及热量的轻食人群,同样被团队视为,空白市场中极为清晰的目标客户。相对应的,七个博士产品采用卤香味、盐焗味、茶香味、香葱鸡汁味等主食和配餐场景下易见的产品风味。

图片来源:劲仔七个博士团队告诉FBIF,“吃鹌鹑蛋并没有形成广泛共识。我们要通过认知教育,打动更多的人在吃蛋的时候选择鹌鹑蛋。但完成认知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从最容易的环节一步一步去推进,才能真的在刚需市场站稳。”

尽管在团队看来,七个博士的市场推进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但仍然有着以终点看起点的“苛刻”。

七个博士产品上架后,在小范围测试中,为直播间准备1.2万桶鹌鹑蛋产品快速售罄,目前其天猫旗舰店也经常出现部分风味产品卖断货的现象。

但团队认为,在成为10亿级大单品的目标下,且作为目前空白市场的少数参与者,爬坡阶段销量增长是正常的,“(直播间)哪怕是5分钟卖出几万桶,也不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三、冲刺高增长渠道,覆盖中产、家有儿女人群

在七个博士忙着进入刚需市场时,国内渠道正面临重塑,零售企业进入大范围调整期。

零食品类对渠道变迁敏感,每一轮渠道变革下,抓住流量红利的企业,往往能实现规模体量快速跃升。商业地产时代,旺旺、乐事、盼盼等抓住商超渠道扩张契机,向全国市场渗透。移动互联网爆发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借助电商渠道,实现品牌影响力与业绩的双项提升。

而随着新一轮渠道调整,零食企业也再次陷入对渠道的选择中。

七个博士团队认为,即便品牌想要推动预包装鹌鹑蛋成为刚需品类,但短期来看很难完全摘下零食品类标签,更顺畅的做法是,先推动其成为消费场景更加广泛的休闲食品品类,然后再向刚需品类靠近。这也决定了,七个博士目前仍然对渠道拥有较高的依赖度。

团队笃定,七个博士是代表行业未来的产品。这基于团队对预包装鹌鹑蛋两大发展方向的判断:

一是低价。鹌鹑蛋零食品类进入门槛并不高,随着品类高速增长,参与者持续增多,叠加上游养殖规模扩大、采购成本波动,卷低价将是部分参与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二是高质。消费群体迁移,80、90后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体,他们普遍拥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能看懂配料表、掌握产品品质辨别方法是基础表现,且其认知水平还将继续提升,如果以消费者长期需求为中心,产品逻辑将发生转变,品质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图片来源:劲仔七个博士团队认为,跑对方向比成为短期赢家更重要,这是七个博士押注“高质产品”的重要原因。“鹌鹑蛋产品往高质方向走,是一个大的趋势。不过就现在来说,关注高质的人群仍然是有限,渠道广撒网策略并不适用。”七个博士团队表示。

这也决定了七个博士在选择渠道时更加谨慎。团队告诉FBIF,渠道与品牌消费群体匹配度、渠道的影响力和增长势能,是七个博士选择渠道的关键考虑因素,例如注重消费品质、购物体验的胖东来等精品商超,就是团队非常看好的渠道。

此外,七个博士团队告诉FBIF,品牌正加大对渠道端的投入力度,近期品牌亮相糖酒会,明显感受到渠道商对产品的热情,这或从侧面证实了渠道正主动变革选品标准。

预包装鹌鹑蛋究竟什么时候能成为刚需品类?七个博士团队的回答是当行业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时:

一是企业共同为用户创造出更高品质、独特价值的产品,并被用户清晰地感知到鹌鹑蛋是“吃蛋更好的选择”;

二是建立稳定、透明的供应链体系,带来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的原料;

三是围绕用户每一个消费场景与细分需求进行品牌化营销,从而让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鹌鹑蛋品类价值。

团队同时表示,假如更多参与者进入,加大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鹌鹑蛋成为刚需品类的进程可能加快”。

七个博士还在加大投入,其中上游自建农场是核心投入领域。团队分析,散养鹌鹑由于品种、成长环境、饲养方式不同,所生产的鹌鹑蛋品质不一,此外农业具有复杂性、周期性,易产生不确定性因素,只有实现全环节可控,从源头集聚消费者信心,才能推动整个行业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劲仔推动鹌鹑养殖基地和生产线升级,正在助力建设平江养殖基地,并已投入数千万元建立溏心鹌鹑蛋生产线。[3]

“我们内部讨论认为,劲仔预包装鹌鹑蛋产品规模会持续上升。但我们不追求七个博士一炮而红,它是一个需要精耕的品牌。”戚智辉说。

参考来源:

[1]曹瑞,《对话盐津铺子张学武:合作零食很忙,我看到的零食新未来》,2024年3月22日,浪潮新消费

[2]魏韫桐,《鹌鹑蛋也是“一味药”?按照食补秘方吃,好处太多了!》,2024年8月,央视科教

[3]《一颗鹌鹑蛋亮相博鳌,“七个博士”为何火了?》,2024年12月,瞭望智库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作者:大君,转载请联系授权。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