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也得到有效拓展
作者 刘凤华 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也得到有效拓展,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的数字化路径,是新时期弘扬与创新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立足数字时代的发展背景,以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为目标,具体探讨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数字化路径,以期为弘扬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红色文化要想实现数字化传承,就要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具体而言,首先,各地文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民情地图”平台上设置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挖掘与整合板块,对地方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为深入表现红色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提供高精度的数字基础。其次,应用全景拍摄技术、红外热成像探测技术、三维扫描技术等对以实体形态存在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形成高清的红色文化影像数据、三维立体模型数据等。另外,应用全息摄影技术、图文扫描技术等对现有红色文化相关的图像、文献资源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归档,进而为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
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格局。主要是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等进行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通过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让更多群众了解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以此实现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热门平台上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栏目;鼓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正能量网络主播参与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中,通过主播分享、“网红”效应,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覆盖面;依托短视频、MV、H5等数字媒介矩阵,构建红色文化可视化传播体系与沉浸式场景体验空间,将跨越时空维度、蕴含历史底蕴、兼具现实深度的红色文化基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为红色文化传承赋予时代化表达新动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传播,实现“穿线成网”,构建起多渠道、立体式的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格局。
发展数字化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在数字化的传承过程中,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将红色文化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实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媒体、大众媒体等平台进行数字化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吸引广大游客的兴趣。同时挖掘和整理游客对红色旅游的需求,根据不同游客的兴趣、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旅游路线。可以应用VR虚拟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红色旅游路线虚拟体验平台,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红色旅游服务。可以开发数字化红色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征集创意、广纳智慧,设计开发出令人满意的红色文创产品,如将景区特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设计带有个性签名的数字文创产品等,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新的蓬勃动力。
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通过创建数字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化传播格局、开发数字化红色旅游等,可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新的路径。未来,我们还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升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红色文化传播、传承、创新中的应用广度,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全面建立红色文化的数字孪生场景,为红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传播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高校思政专项)一般项目“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讲·演·创’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L24BSZ035)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