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种出品质较高的草莓,离不开日常的精细化管理。合作社采用无公害生态栽培模式,配套滴灌、渗灌、微喷等田间管理,再合理调控棚内温度、湿度,为草莓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增加有效种植面积,也便于游客观赏采摘。
本报记者 孙瑞超 通讯员 范素素
日前,宁晋县小刘村由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种植大棚里弥漫着浓浓果香。绿油油的叶片间,白的花、红的果,煞是喜人。
不少市民游客穿梭其间,手提果篮,精心挑选草莓,尽享悠闲时光。“利用周末陪家人走出家门,体验采摘乐趣,很有意义。”市民马飞宇高兴地说。
合作社负责人胡云鹏仔细检查草莓长势。天气转暖后,来该基地采摘草莓的游客增多,每周末客流量均在200人次以上,为此他们专门开放了5个大棚供游客采摘。
想要种出品质较高的草莓,离不开日常的精细化管理。合作社采用无公害生态栽培模式,配套滴灌、渗灌、微喷等田间管理,再合理调控棚内温度、湿度,为草莓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增加有效种植面积,也便于游客观赏采摘。
大棚里,小刘村村民田红敏熟练地采摘草莓。“我不用外出,在家门口上班更方便,每月按采摘量发工资,多劳多得。大家伙把地租给合作社,每亩地都有补贴、分红,合作社还义务教授大家草莓种植技术。”谈及在这里的工作,田红敏很满足。像她一样,100多名当地群众在实现多途径增收的同时,学会了草莓种植技能。
前些年,着眼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小刘村村委会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建起温室大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农户加入合作社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务工有“薪金”,种植草莓、樱桃、瓜果蔬菜等。胡云鹏介绍,截至目前,村里已有53个草莓大棚,每个大棚年产量约7000公斤,按每公斤30元的平均采摘价格计算,就能给村子带来200万元以上收入。
“今年,我们计划引进良种进行培育,打造宁晋区域品牌、高端草莓产品,推动草莓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胡云鹏说。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