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致公党北京市委会专家团队即将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七星关分院)开启大型义诊!欢迎有需求的患者朋友提前预约,在家门口感受国内顶尖级就医指导!
义诊时间:
3月28日、3月29日、3月30日
上午09:00—11:30;下午14:30—17:00
专家阵容:
吴永健
致公党中央委员,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联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全国多个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常委或委员,北京市冠心病介入质控专家组成员,中央和山东省保健成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组成员,《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英国《心脏》(HEART)杂志通讯编委及多家其他杂志的编委。荣获202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获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荣获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老年主动脉瓣疾病新型微创诊疗技术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应用推广)。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OCT、FFR、旋磨技术、准分子激光消蚀手术(ELCA)等,目前他与心脏外科医生通力协作开展复合杂交手术,具全国前列,为常规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高危和远期疗效差的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手段。吴永健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展不用开胸经导管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专家之一。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横向课题10项,2020年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标准评估体系及优化治疗路径研究)任首席专家;已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1000 余例。从零开始探索我国TAVR 体系,参与研发我国首个临床应用的商业化人工瓣膜Venus-A,参与研发多款其他瓣膜(VitaFlow、TaurusOne、Silara 和SinoCrown),获专利30 余项;参与制定我国首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打造国内首个TAVR 影像学核心实验室;国际上首次提出CT“多平面评估体系”,推广标准化TAVR体系在全国100 多家医院应用。
张 健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FHFSA,FACC,FESC。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心衰重症监护病区HFCU主任。兼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学会重症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是《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主编、《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编委。201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获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获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和第11届“中国医师奖”,2019年获美国心力衰竭学会荣誉会员(Honorary FHFSA)称号。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36年,主要致力于各种类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和重症心血管病诊断和救治工作。擅长不同病因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治,不同类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的精准诊治以及心肌淀粉样变、复杂难治性心衰等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
许海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冠心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 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学习并从事心血管病临床研究及药物临床试验。主要方向是冠心病和瓣膜病的临床诊治、风险评估、预防康复、慢病管理。负责或参加多项国内国际临床试验,建立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队列、成人瓣膜病队列、国家重点研发老年瓣膜病综合评估及临床研究平台,完成分级医疗下冠心病精细化管理与康复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等项目,最早开展 TAVR术前老年综合评估 和围术期序贯综合康复。
华 潞
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和肺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肺血管病病区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肺动脉高压、血栓性疾病(肺栓塞等)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瓣膜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 ,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血栓与止血学》、《中国循环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等杂志编委 /通讯编委, Thrombosis Research, 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项目《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平台建设》等研究的主要完成人,推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 GCP规范建设。完成 60多项心血管新药(溶栓,抗凝,肺动脉高压靶向药,抗血小板,降压,降脂,抗心绞痛,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领域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多个心血管药物上市用于临床 。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包括华法林基因指导治疗、肺栓塞的机制与治疗、肺栓塞复发预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优化治疗等研究。发表文章 130多篇,主编《肺动脉高压新药与治疗策略》、《血栓性疾病国内外诊断治疗学》,主译《抗凝治疗学》 。
于 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门诊部 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2024年4-10月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护理部 轮值主任
社会任职:
中华护理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北京市护理学会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体外生命支持与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扶阳学派研究分会理事
2004年获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主要研究成果:
2017北京护理学会护理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参与编写《心血管病护理手册(第二版)》
参与译著《ACCCN重症护理》
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多篇,其中《中华护理杂志》发表两篇
王彬成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阜外医院心内科博士后,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工作。熟悉常见及疑难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擅长进行心脑血管病药物及介入治疗,重症及介入并发症处理等。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七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中英文专业文章 20余篇,主编神经病学专著 3篇,主编参编心内科专著 2部。
徐 楠
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超声影像中心三诊区,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互联网医疗超声专委会委员。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理事。从事心血管超声影像诊断工作近19年,长期参与心脏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工作,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工作,可熟练应用经食管超声、三维超声、应变超声、负荷超声等超声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等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参与小儿先心病围术期超声诊断及评估监测工作9年,深度参与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工作5年。
黄静涵
研究员,心电学副主任技师、医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功能检测科心电组负责人。
作为主申请人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国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与撰写多本专业著作。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等奖励,国家专利一项。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电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起搏心电图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远程心脏监护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医院建设与管理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委员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