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负农时不负春,地绵万里尽春耕。眼下,正值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走进静宁县古城镇甘渭川膜下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覆膜机装着黑色的地膜卷紧张作业,村民们拿着铁锹,紧跟着覆膜机整理压边,人机配合作业,不一会儿,一条条“丝带”在黄土地上延展开来。
不负农时不负春,地绵万里尽春耕。眼下,正值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走进静宁县古城镇甘渭川膜下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覆膜机装着黑色的地膜卷紧张作业,村民们拿着铁锹,紧跟着覆膜机整理压边,人机配合作业,不一会儿,一条条“丝带”在黄土地上延展开来。
“充分发挥镇域水资源丰富、灌区工程便利的优势,打造甘渭川膜下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集成运用物联网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自压滴灌技术,采用膜下滴灌模式,可极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粮。”古城镇党委书记冯东利介绍,示范基地共5000亩,推广种植陇薯红1号,配套深松耕、保水剂应用、机械化耕作等先进技术,致力于实现旱作农业耕、种、管、收全过程机械化操作,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同时,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订单收购、托管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古城镇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围绕建成“连片程度高、规模效应强、示范作用好”的现代标准化苹果园,紧盯老果园抓改造、挂果园抓提质、幼园抓管理,强化技术管理培训,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在川区庙堡、贾庄两村实施老果园改造650亩,接续标准化管理陈河、胡坡等村幼园5000亩,带动甘渭川全域万亩果产业提质增效。
在庙堡村老果园改造现场,打孔机来回穿梭翻耕打孔,群众手拉绳尺严格按照标准规划放线。地头人潮涌动,田间欢声笑语,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们村今年涉及老果园改造460多亩,目前,已完成田间道路整修拓宽、平整土地、施肥、旋耕地等前期工作,开始打孔作业,4月中旬可全面完成新苗栽植工作。”庙堡村党支部书记赵宏学带领群众边放线边说,果树品种更新换代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果农稳定增收、产业高效发展的双赢目标。
今年,古城镇坚持“南抓苹果北抓粮、山区发展种和养、川区抓好示范园、和美乡村连成片”的发展思路,积极作为、主动出击,早谋划、早启动、快落实,全面统筹各项重点任务。围绕产业发展扩容增量,在齐岔、邹河两村建成集育苗、拱棚种植、大田种植于一体的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在西山梁高刘、西湾等村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暨2万亩旱作农业基地;围绕和美乡村提质增颜,在川区杨沟村建成集非遗文化传承、研学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和美乡村示范村,在山区老庄、同心两村打造以发展区域种植、规模养牛为主导产业的和美乡村,推动形成“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助力产业振兴。
春耕春播、果园管理、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镇村干部统筹农业工作、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春日的静宁大地上,干群齐心,共同绘出了生机勃勃的乡村发展新图景。
通讯员 胡悦 杨红娟 文/图
来源: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