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制作》创刊于1994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是国家级影视制作专业期刊。专注于影视节目摄制、编辑、后期制作等技术的推广,致力推动我国影视制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014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行业最高奖)期刊类提名奖。
2025 年 3 期
导 读
【观潮】
AI赋能,广电媒体勇立行业转型风口潮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
在媒体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AI技术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来始终坚持探索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展现了传统媒体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与行动力。
本文特别采访了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技术研发部副主任席鲁江,分享江苏广电总台在AI技术研发与应用上的最新进展与成果。
【观潮】
AI赋能广电新生态:
浙江卫视如何用DeepSeek重塑内容生产与传播
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广电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中国广电领域的创新先锋,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凭借自主研发的AIGC平台“智媒果”与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的深度融合,在内容生产、用户交互和文化传播三大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特别采访了浙江卫视技术中心主任罗列异,向我们分享了从虚拟数字人谷小雨的宋韵文化传播,到两会报道中AI主播的实时互动,从8K纪录片《飞来峰》的智能陪看到2025年《越韵中国年》春晚的AI戏曲教学的技术变革,浙江卫视用实践证明:当广电遇见AI,不仅能实现效率革命,更能开创文化传播的新范式。
【观潮】
从汪洋大海到智能化云平台
——AI重塑广电视听全流程的“海派”实践
2024年以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技术(SMT)坚持以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依托本台海量音视频内容优势资源,加快AIGC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出了Scube、InnoMotion等叫得响的垂类AI应用工具,推动超高清视听能力建设,加快传统广电底层技术升级,推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引入,重塑广电视听行业内容创作、传输分发和终端体验全流程。
本文采访了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主任、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总经理林云川,以上海广播电视台实践为例,讲述广电视听行业如何用AI技术重构媒体技术底座,实现技术体系的智能化转型。
【CVB专栏】
春节档微短剧收视洞察:更大情怀、更高品质、更广传播
CVB数据显示,春节档微短剧大屏端收视户次突破2.4亿,用户规模环比增长101.4%,呈现“更大情怀、更高品质、更广传播”的态势。研究发现,台网联动模式推动实现内容与收益闭环,显著增强频道竞争力 ;精品化创作成为主流,文化与现实题材占比超六成 ;家庭共享场景的定制化内容获得积极反馈,多部剧集通过高水准制作成为收视标杆。研究表明,在政策支持与行业实践的双重驱动下,微短剧已突破娱乐边界,发展为兼具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新兴媒介形态,成为推动视听产业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视界】
媒体、教育与科技——芒果TV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芒果TV以其媒体技术和内容生产实力,与教育部门及权威机构合作,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快乐看”教育品牌和“湖南智慧教育平台”电视端,构建了素质教育内容及传播矩阵,展现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媒体平台在数字化教育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芒果TV的教育融合实践为案例,探讨其在推动教育均衡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显著成效。文章基于传播理论和教育技术整合模型(TPACK),论证了媒体与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揭示了芒果TV如何利用其传播广泛性、技术先进性和内容创新性,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触达。
【行业报道】
影视技术革新盛宴:Blackmagic URSA Cine12K电影摄影机工作坊北京站圆满举行2月27日,影视行业从业者与爱好者们齐聚北京,共同参与了“Blackmagic URSA Cine12K电影摄影机工作坊”活动。此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深入了解Blackmagic URSA Cine12K电影摄影机以及交流分享的机会,参与者积极体验,交流氛围热烈。
活动现场,多台Blackmagic URSA Cine12K电影摄影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工程师对照着现场摄影机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与操作演示,带领用户深度体验这款摄像机的性能以及Blackmagic Cloud云工作流程。
【高新视频】
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公共信号制作技术方案全解析
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体育盛会,速度滑冰在亚冬会中更是占据重要地位,是备受瞩目的金牌大户。
此次速度滑冰比赛场地位于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本文详细阐述了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公共信号制作的技术方案,内容全面涵盖转播制作系统、机位布置、话筒布置以及技术方案相关设置与实现等关键方面。
【摄录地带】
倾斜摄影与虚幻引擎技术在大型文旅活动虚拟视觉效果中的创新应用
在AIGC时代,模型扫描是一个更具技术性的工作流程。除了传统的手工建模、手绘贴图之外,通过使用无人机拍摄进行图像采样并三维化处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制作周期,更能准确还原主体模型的真实性。同时,在场景环境渲染时,通过使用虚幻引擎实时渲染技术代替传统灯光的渲染模式,还可高效实现虚拟场景逼真的光影效果。
本文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在2024年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中利用倾斜摄影和虚幻引擎技术提升虚拟资产质量和虚拟视觉效果的实际运用为例,论述了湖南台充分利用倾斜摄影和虚幻引擎技术成功实现虚拟资产的最高质量的呈现。
【音画制作】
全国“两会”报道中虚拟现实场景应用的创新与实践
为助力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技术团队积极开展虚拟现实应用场景创新研究。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搭建跨越北京贵阳两地的元宇宙演播室,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5G传输等高新技术,实现实时远程跨时空虚拟全息“云访谈”。利用AR三维数据可视化结合虚拟演播室技术构建多个快捷方便易于修改的沉浸式新闻报道虚拟场景,使得新闻节目制播方式多样化“,两会”新闻报道的沉浸感与临场感再升级。
案例充分融合发挥前方云化/轻量化设备操作快捷简易和后方广播级专业重型装备品质高、功能完善的优势,大幅降低节目制作和传输的成本,为推动时政类新闻节目高质量制播作出贡献。
【系统网络】
新媒体异地连线直播中的高清影像与同步音频解决方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高质量的影像与同步音频是提升直播体验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媒体直播环境下,如何通过综合运用系统摄像机、全画幅电影摄像机、手持稳定器、航拍无人机、双通道话筒、双通道便携式接收器、公网对讲机以及5G传输背包等高端设备,实现异地高清影像与同步音频的高效传输。重点分析了人眼对声音与画面时延的敏感性,并提出通过千光兆AP进行WiFi覆盖的解决方案,确保直播过程中的实时性与网络稳定性。
【数字艺术】
基于fMRI技术的电影剪辑节奏 与观众情绪反应的关系
电影剪辑是电影艺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它通过对不同镜头的选择、组合和变换,来创造丰富而多样的视听效果,从而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为了探索电影剪辑节奏如何影响观众的情绪反应和大脑活动,以及剪辑节奏与情感传递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为工具,探索了电影剪辑节奏与观众情绪反应和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剪辑节奏在情感传递中的作用。
2025 年 3 期
目 录
来源:影视制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