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IP热背后的冷思考:专访品牌策略专家李众铭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4 19:25 3

摘要:当雷军、俞敏洪、周鸿祎、董明珠等企业家频频“破圈”,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焦点,“创始人IP”正从品牌营销的辅助手段升级为一种现象级商业策略。然而,热潮之下,争议也随之浮现:创始人IP是品牌突围的“必选项”还是“双刃剑”?是否所有企业家都适合站到聚光灯下?近日,记

自媒体时代,企业家如何把握“出圈”与“失控”的边界?

当雷军、俞敏洪、周鸿祎、董明珠等企业家频频“破圈”,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焦点,“创始人IP”正从品牌营销的辅助手段升级为一种现象级商业策略。然而,热潮之下,争议也随之浮现:创始人IP是品牌突围的“必选项”还是“双刃剑”?是否所有企业家都适合站到聚光灯下?近日,记者专访了国内知名品牌策略专家、榜尚友名企业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李众铭,从专业视角解析创始人IP的深层逻辑与现实挑战。

△榜尚友名企业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 李众铭

行业观察:从“幕后推手”到“台前主角”,创始人IP成流量新战场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媒介形态的爆发式增长,企业家“个人品牌化”趋势愈演愈烈。李众铭指出,这一现象背后是传播逻辑的根本性变革:“传统品牌营销依赖‘产品-用户’的单向输出,而创始人IP通过人格化叙事,构建‘人-人’的情感连接,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信任成本。”他以新东方转型为例分析,俞敏洪凭借“情怀创业者”的形象,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实现品牌价值重构,正是创始人IP赋能企业转型的典型案例。

然而,李众铭同时强调,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这一路径。创始人IP的本质是将个人声誉与企业品牌深度绑定,这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当企业家成为流量符号,其个人言行、价值观甚至生活细节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一旦出现负面舆情,企业将承受‘链式反应’的冲击。

利弊博弈:流量红利背后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访谈中,李众铭系统梳理了创始人IP打造的三大核心矛盾:

1、人设真实性与商业目的性的平衡难题。“用户对‘真实人格’的诉求与品牌传播的策划性天然存在张力。过度包装会导致人设崩塌,而完全‘去滤镜化’又可能削弱传播效率。”他提到某网红餐饮品牌创始人因“接地气”形象走红,却因私人生活曝光引发消费者对品牌调性质疑的案例;

2、个人影响力与组织能力的匹配困境。“当企业过度依赖创始人IP,可能掩盖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某新能源汽车品牌曾因创始人过度聚焦个人光环,导致团队创新能力被公众忽视,反而不利于资本市场对企业长期价值的评估。”

3、短期爆发与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挑战。创始人IP需要持续的内容生产和情绪价值供给,这对企业家的精力分配提出极高要求。不少企业家初期凭借热点事件获得关注,却因无法维持内容质量导致流量断崖式下跌。

面对创始人IP的复杂生态,李众铭告诉记者,某些B2B领域的技术型公司创始人低调务实反而更加符合客户的预期,反观快消品、文化娱乐等领域则更需要人格化的表达。他特别强调,创始人IP终究是工具而非目的,企业应避免陷入‘为做IP而做IP’的误区。

未来展望: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系统化IP工程”

随着AI技术、元宇宙等新变量加入传播战场,李众铭预测创始人IP建设将呈现新趋势: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人物形象的打造,而是以创始人为支点,联动高管团队、企业文化、产品故事构建IP矩阵。同时,虚拟数字人、AIGC内容生成等技术将帮助企业家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拓展IP边界。

在这场专访的最后,李众铭用“镜子”比喻创始人IP的价值:它既可能照见品牌增长的捷径,也可能暴露出企业脆弱的底色。唯有回归商业本质,让IP为品牌服务而非绑架品牌,才能真正驾驭这股时代浪潮。

编辑:陈希

编审:陈大卫


来源:云南大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