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新品,再次以一种全网无法理解的方式登上了热搜。
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新品,再次以一种全网无法理解的方式登上了热搜。
谁能想到这一对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金属发卡,就是此次推出的新品。
猛地一看,是不是还有点眼熟?这不就是很多人小时候用的那种发卡,几块钱就可以买一斤。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然而就是均价不到1块钱的发卡,在巴黎世家官网卖到了一对2700元。
消息一出,震惊无数网友的下巴,纷纷感慨:
“挺好,只收割有钱人。”
“它嫌我穷,我嫌它丑。”
尽管就像有网友调侃的那样,奢侈品不坑穷人,但这也不耽误我们围观这些奢侈品品牌的热闹。
要知道在这方面,巴黎世家可谓是玩得炉火纯青。
2022年,巴黎世家推出了一款“乞丐鞋”,售价折合人民币1.2万元。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这双布满神秘污渍的“战损款”板鞋,让网友集体陷入哲学思考:究竟是我眼拙不识高级感,还是设计师真去翻过我家楼下垃圾箱?
而它的设计理念,据说是为了提倡环保。
可鞋子既没采用环保材质制作,也不具备回收价值,感觉完全就是为了博噱头。
不过这还能勉强说有一些设计灵感,后面的几样单品,才真的是装都不装,直接照搬。
像是同年推出的“垃圾袋包包”,价格不菲,高达12104元。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包包的材质是由小牛皮制成,可就是这个酷似垃圾袋的外表,还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背这个包出门,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丢垃圾。
这还不算完,更为炸裂的还在后面。
2024年,巴黎世家推出了一款售价4000元的发圈,下单可获赠2枚可拆卸的钥匙。
造型依旧很是熟悉且“别致”,分分钟让人幻视洗浴中心储物柜的钥匙圈。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而后它更是超常发挥,推出一款“胶带”手镯,售价约估在23600元。
名字往好听了说是手镯,往难听了说,给小孩子戴估计都会被嫌弃。
无论是采用的材质还是外形,都神似我们在文具店买的两元透明胶带。
两者的差距,就在于透明胶带上面没有巴黎世家的logo。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设计师还大方承认,手镯设计灵感就是来自五金店的透明胶带,惹得很多网友纷纷玩梗。
“不是巴黎世家买不起,而是五金店更具性价比。”
论玩抽象,这些年的奢侈品品牌可不止巴黎世家一家。
各家纷纷加入混战,难以决出高低。
像是蒂芙尼(Tiffany)曾推出一款纯银打造的钢丝球,售价8万,外表很逼真,就是具体用途看不太出来。
图源:蒂芙尼官网
古驰(Gucci)推出的一款水晶透明罗马凉鞋,售价4500元。
名字一看很高档,就是这个镂空设计,这个塑料质感,让人瞬间找回了小时候穿塑料凉鞋的童年记忆。
只是多了个双G标志,就变成了我等高攀不起的价格。
图源:古驰官网
巴宝莉(Burberry)4400元的热水袋,配的是意大利精纺羊毛混纺面料袋套,可装太热的水会损坏袋套,更不能装沸水……
主打的,就是一个愿者上钩。
图源:巴宝莉官网
而有同样操作的,是古驰与阿迪达斯(Adidas)共同推出的新款联名雨伞,售价1.1万元。
图源:古驰官网
它的花色和造型乍看平平无奇,可用途上,那就大有来头了。
作为一把伞,它的特点是“不防水”,也“不遮阳”。
而如果实在想要防水款,就需要在原价1.1万元上再加3000。
除了买回来供着,似乎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就在全网沉浸于这场奇葩单品的吐槽中,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这一切不过都是这些品牌方的黑红策略。
站在商业角度,新品越奇葩,往往越能引发大众的热议和关注。要知道在流量时代,这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免费的广告宣传。
品牌方深谙“饥饿营销”的套路,对于新品通常采取限量发售的方式,营造一种“手慢则无”的感觉,由此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一步强化其独特、高端的品牌形象。
图源:新浪财经
另一方面,虽说奢侈品只收割有钱人,但是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奢侈品更是一种社交货币。
在特定的社交场合,拥有一两个奢侈品品牌能够成为他们展示时尚品味和经济实力的方式,所以哪怕自身的经济实力一般,还是会为了这附加的价值买单,这也是所谓的品牌溢价。
为了收割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钱包,各大奢侈品品牌方也是不惜“下凡”,推出各种活动。
像是在2023年,茶饮品牌喜茶就和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芬迪(Fendi)联名合作,推出了“FENDI喜悦黄”特调饮品。
图源:喜茶官微
整体茶杯的设计沿用了Fendi品牌代表性的黄色调,配上简洁的黑色杯盖,显得印在上方的logo格外醒目,售价仅为19元。
之所以说“仅”,自然是与FENDI品牌旗下单价四位数的产品相较得出的。
要知道,该品牌一个帽子日常售价4400元,包包更是1万上下起跳。
图源:芬迪官网
而现在,只需要两位数就可以得到同款品牌logo,这对于一些年轻消费者来说,这笔买卖确实蛮值的。
所以该款联名茶饮刚上线,就无比火爆,惹得无数网友晒照打卡。
甚至出现了黄牛倒卖空杯子、等待8小时才有外卖配送的情况。
同样引发“抢购热”的,还有路易威登(LV)与Manner、PLUSONE、Metal Hands三家咖啡店的联名合作。
此次合作,主要是LV借用三家咖啡店的门面,装修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快闪书店”(短期运营的时尚潮店)。
Manner官微
店里主要售卖两种产品——咖啡和LV的书,至于想要获得印有LV logo的帆布包,就得买两本或两本以上品牌书籍。
其中最便宜的《城市指南》290元一本,也就是说想要这个包包,就得花580元。
而据很多会员透露,逢年过节品牌方都会免费送这些书,只不过很大概率都是被闲置在一旁。
没想到如今“卖书送包”,成功清空了这些滞销书。
很多上海的年轻人慕名而来,顶着烈日排队就是为了拿下这款帆布包,还出现了黄牛代排的现象,跑腿费涨到了100元左右。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有人在二手平台出售这款帆布包,价格一度被炒到了700元。
而这款帆布包的设计还是质地,肉眼看和十块钱的普通帆布包,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
与其说买的是东西,倒不如说很多人买的是附在商品上的那个logo,这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一种身份认同的表达。
所以这也就是奢侈品卖得越奇葩,炒得越高却依旧有人买单的原因。
不过近几年,随着消费主义风潮逐渐消退,全球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奢侈品市场也开始遇冷。
当品牌方沉迷行为艺术时,消费者已经开始用钱包了。
据新浪图教室报道,法国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Kering)公布旗下品牌2024年的业绩,相较于去年的营收,整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古驰(Gucci)表现最为低迷,营收同比下滑21%。
图源:新浪图教室
而广为大众熟知的LV,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该集团去年总体收入为846.83亿欧元,同比下滑2%。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奢侈品祛魅,并将目光投向了二手奢侈品。
其中交易的大头,莫过于使用频率最高的箱包。
造就这种现象的背后缘由,不仅是消费降级。很多消费者对奢侈品祛魅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苦奢侈品“高定价”已久。
据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统计,在2020至2023年间,迪奥(Dior)提价66%,香奈儿(Chanel)提价59%,普拉达(Prada)提价43%,古驰(Gucci)提价21%。
可以说几乎没有不涨价的奢侈品品牌,然而价格一升再升,这并不代表能带来对等优质的品牌质量与品牌服务。
单说巴黎世家这个牌子,小红书上关于其产品质量的吐槽就不算少。
有网友心心念念买了一只很喜欢的包,好看是好看,结果背了十天,包包就掉皮了。
图源:小红书@碳基小颗粒
有网友买的包包同样没背多久,扣子就掉了,专柜售后也不给力,最后只能找修鞋大爷粘上。
图源:小红书@young乐多
这么一通折腾,彻底劝退了一大波原本对品牌有好感的消费者。
所以说,就算流量再高,质量和售后服务不提高,最终也是白搭。
更何况黑红策略这碗饭,各大奢侈品巨头终究会有吃完的一天。
虽然这确实能在短期内吸引巨大流量,但长期过度依赖奇葩设计和争议营销,可能会损害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回归理性,关注产品的品质、设计和实用性,而非仅仅被品牌的光环和噱头所吸引,各大奢侈品品牌销量的持续下滑便成为必然趋势。
毕竟你让人高攀不起,也就别怪消费者对你爱搭不理了。
来源:资本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