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张店区和平街道通济社区文化书院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21:43 3

摘要:在张店区和平街道通济花园社区,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化书院”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居民的精神家园。这里不仅是琴棋书画的交流平台,更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场。通济花园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邻里学堂等资源,将传统文化与

中城报淄博3月24日讯(记者 刘晓萌 通讯员 张欣雨)在张店区和平街道通济花园社区,一座没有围墙的“文化书院”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居民的精神家园。这里不仅是琴棋书画的交流平台,更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场。通济花园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邻里学堂等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相融合,构建起“文化书院”服务体系,让文化基因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

文化阵地“焕新颜”,打造全龄成长空间

社区文化书院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打造集文明讲堂、文化体验、文化议事、文艺活动、运动健身、阅读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服务综合体。社区图书馆为社区居民免费开放,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长者食堂改造的“朝夕美好 幸福学堂”,设置了针对老年人的乐龄学堂,针对儿童和青年的公益课堂,开展各种关注老年人健康、青年人就业、幼儿国学、科普等方面的活动和讲座,形成老有所为、少有所学、全龄成长的良好氛围。社区时光自习室为社区学生提供一个免费且安静的学习环境,协助他们在假期也能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既是孩子们的“第二书房”,也是邻里守望的文明窗口。

通济花园社区更以“一楼一特色”激活公共空间文化。在“和谐楼”,楼道墙面悬挂着居民自创的书法作品,楼长赵素颖每周开设的公益书法课,让翰墨清香从家庭飘向社区;在“先锋楼”,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主动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红色家风故事构成独特的楼宇文化。这些“微空间”的改造,让文化书院成为“家门口的精神栖息地”。

文化服务“接地气”,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书院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文化供给。通济社区构建起“专业导师+社区能人”的师资体系:山东理工大学志愿者带来运动健身课,职业学院教授指导合唱团提升艺术水准,书法家张有先、赵素颖开设公益课堂,培育社区书法骨干。这些“文化播种者”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吕剧团队原创的反诈小戏、歌颂城市发展新貌的剧目,在30余场惠民演出中赢得满堂喝彩。

书院更将文化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六步议事法”在书香茶韵中化解矛盾,居民们围坐在议事角,先后解决停车难、宠物扰民等治理难题;每月“暖心水饺”活动中,志愿者包饺子的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宣讲,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随着香气飘入人心。这种“文化+治理”的创新模式,使书院成为社区文明新风的“播种机”。

文化品牌“树旗帜”,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和美通济·情润邻里”的文化品牌,如同一条金线串起书院建设的颗颗明珠。每周五的“暖邻”志愿服务日将健康守护、生活便利、知识普及融入社区治理,整合医疗资源提供眼口腔义诊,设置公益义卖、磨刀修伞等便民摊位,同步开展急救知识、反诈宣传及“学习强国”推广。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推出免费理发、家电清洗等 10 余项上门服务。全年服务居民超 1000 人次,用微实事点亮居民幸福生活。“五微服务”体系通过微心愿认领、微公益行动,将5支专业文艺团队、3支志愿服务队、60余名社区能人纳入文化共同体,真正实现“邻里帮、邻里乐、邻里学、邻里睦、邻里美”的愿景。

在通济社区文化书院,书法课堂的墨香与饺子宴的烟火气相映成趣,戏曲唱腔与议事讨论声共鸣交响,党员红马甲与网格蓝马甲交织成最温暖的风景线。这座文化书院,正以文化之力唤醒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来源:中城报淄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