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积极推进落实,有机串联起体育课、小课间、上下午大课间、课后服务、体育社团、国防体育等时间,切实保障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积极推进落实,有机串联起体育课、小课间、上下午大课间、课后服务、体育社团、国防体育等时间,切实保障学生每天2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在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教育实践中,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始终贯彻“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了科学、系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包含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基础课程及其衍生的其他拓展课程(选择课程、必修课程)和综合课程。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和丰富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强健体魄、享受乐趣”,落实“身心体雅会健行”核心素养,培养“体雅健行好少年”。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学校体育组从开学初就多次研讨,深入分析学生在相应学段的运动能力发展需求、兴趣倾向以及可能面临的体育学习困难等。"每天一节体育课"使多个班级同时上课的情况变多,操场活动空间有限,如何让各班学生每天有足够的活动场地,保质保量的完成体育学习是一个重要问题。经过体育老师们多次开会集体商讨,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区域划分方案。充分利用操场每一寸可活动的土地,将操场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如篮球场、足球场环形跑区域、操场中心活动区等。
大课间活动多样化:学校实行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活动,上午的大课间总是充满韵律的节奏。每周二和四的晨光里,操场瞬间被整齐的方阵填满,孩子们舒展手臂、屈膝跳跃,跟着广播里的节拍完成素质操;到了周三和五,阳光跑操的哨声划破空气,蜿蜒的长队绕着跑道行进,脚步声与口号声踏出青春的鼓点。下午的大课间则是一幅跃动的拼图,操场被划分成斑斓的区块:篮球场跃动着争抢篮板的身影;绿茵地上低年级学生追着滚动的足球嬉闹;跳绳区的长绳甩出圆弧……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穿梭其间,时而示范投篮姿势,时而扶稳晃动的长绳。愉快的场景将校园染成永不褪色的活力画卷。
课堂内容趣味化: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大量趣味性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设计各种体育游戏和趣味竞赛。例如,低段学生开展“小动物模仿赛跑”游戏,让学生模仿小兔子、小猴子等动物的动作进行跑步比赛,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性;中段学生组织“障碍接力赛”,设置跨栏、钻圈、跳绳等多种障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高段学生进行“体育知识问答接力赛”,将体育知识融入接力比赛中,在增强学生体育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运动热情。
三大球教学开展:教育部强调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积极响应号召,通过走班课将三大球纳入必修课程。清风拂过激情飞扬的操场,少年们列队如松,拳风飒飒;绿茵场上,战术口号仿若激昂乐章……本学期,学校创新开设国防体育课程,让强身与铸魂同步发生。
课堂上,教官以“小军人”标准要求学生们,从最基础的军姿立正、稍息跨立,到转向、齐步走等队列动作,逐一示范讲解。体育老师则配合指导动作细节,帮助孩子们调整姿态、提升协调性。阳光下,学生们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口号声铿锵有力,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注重国防体育与雅文化的气质融合。接下来,将陆续教授学生军体拳、军事游戏、行为养成、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课程,充分激发他们爱国拥军情感,培养自律意识、纪律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课后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布置跳绳、仰卧起坐、素质操等个性化作业,通过线上指导,培养锻炼习惯。同时,组织足球、排球、田径等体育社团,学生自愿报名,专业教师指导,激发运动热爱,促进特长发展。
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在有限的场地里,创造无限的可能;在跃动的身影中,书写成长的篇章。学校将继续密切关注学生的校园运动需求,持续优化运动内容与形式,竭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多彩纷呈、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让每一次奔跑都成为他们成长的足迹。
来源:鼓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