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名单》,天津、常州、无锡、宜宾、临沂、淮南、西安、咸阳、渭南、雄安新区10个城市正式入选,此次试点明确提出“推动V2G应用拓展多元化场景示范且初具规模。”
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名单》,天津、常州、无锡、宜宾、临沂、淮南、西安、咸阳、渭南、雄安新区10个城市正式入选,此次试点明确提出“推动V2G应用拓展多元化场景示范且初具规模。”
V2G十城试点:双碳目标下的四重攻坚
V2G(车网互动)技术作为交通电动化与能源变革的核心纽带,在十城试点中承担了平衡电网负荷、提升绿电消纳能力、驱动产业链升级的三大核心使命:通过车辆与电网的双向能量交互,V2G技术不仅可缓解高峰用电压力,更将新能源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移动储能单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交通和能源转型,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此次第二批试点城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如被誉为“新能源之都”的常州,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而部分城市如淮南在能源转型中对新能源消纳有迫切需求。此次第二批试点城市覆盖东中西部,涵盖港口、工业、县域等多元场景,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也为积累可复制的电动化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车网互动技术开启了车辆与电网双向沟通新时代,然而在十城试点中仍面临四重挑战:
(1)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主要针对动力电池充电,缺乏支持车网互动所需的标准,如电池、车、桩、平台、电网之间的全生态链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尚未互联互通。
(2)结算机制不健全
车网互动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结算机制复杂且不透明,定价机制尚未明确,车主在参与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不同平台和电网使用的结算方式各异。
(3)硬件设施和体制机制障碍
车网互动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和协同机制,但目前产业链长、相关方多,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仍面临障碍。
(4)商业模式不成熟
车网互动的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市场的流程复杂,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措施,导致车主参与意愿不高。
南京能瑞:V2G技术助力新能源充电革新
金冠股份(股票代码300510)旗下全资子公司南京能瑞,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新能源充电设备研发、制造、承建与运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逾十年的技术沉淀与实践经验,已在以V2G为代表的创新充电技术领域率先探索,实现“实验室研究-产品化-场景落地”的创新应用,为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供创新参考。
(1)技术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南京能瑞研发的智能充放电桩成功通过国家电网电科院严苛的技术认证,能适配公交、物流车等多种车型,为新能源充电领域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南京能瑞始终坚持优化充放电效率与安全性能,成功将V2G技术打造成电网柔性调节的“智能枢纽”,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消纳与电网负荷平衡等行业难题的破解。南京能瑞还积极参与国家充电桩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凭借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为行业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2022年,南京能瑞V2X有序系统在苏州同里能源小镇和国内首个智慧能源新城(天津)示范应用,实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智能互动,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该项目获央视新闻频道重点报道,成为中国在国际新能源领域展示实力的创新名片,也为十城电动化提供了实践范本。
南京能瑞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能力,构建了‘资质-研发-合作’三位一体的行业竞争力。目前,南京能瑞已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诸多荣誉和称号并与国家电网、南网、中国铁塔等重要合作伙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携手助力行业发展。
(2)智能制造: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作为江苏省‘绿色工厂’和‘智能制造车间’双料标杆,南京能瑞智能生产基地通过全链条智能制造体系构建,能为十城电动化战略落地提供强力支撑。目前,生产基地配备了美国HELLER回流焊、德国ERSA选择性波峰焊等国际先进设备,更自主搭建了涵盖充电桩PCBA全制程的智能产线,能充分支撑十城电动化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
南京能瑞打造的MES智慧车间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构建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特别是在以V2G为代表的创新充电技术应用领域,基地依托智能化产线,实现了双向充放电模块的精密制造,为电动汽车与城市电网的智能交互奠定了技术基础。
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度应用,南京能瑞已构建起覆盖订单管理、柔性排产、质量管控的智能中枢系统,能够支持新能源项目差异化需求的快速响应。这种集智能制造、绿色生产、数字协同于一体的新型制造模式,正成为推动城市交通电动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来源:动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