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中国制造2025 ,印度4年狂砸2300亿,结果一地鸡毛,国际嘲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5 10:33 3

摘要:4年前,印度莫迪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激励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提高至25%,挑战“中国制造”。但4年后却发现,从企业到政府,大多效率低下,行动缓慢。莫迪政府将终止这一激励计划,国际媒体嘲笑:中国不是你印度想模仿就模仿的!

4年前,印度莫迪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激励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提高至25%,挑战“中国制造”。但4年后却发现,从企业到政府,大多效率低下,行动缓慢。莫迪政府将终止这一激励计划,国际媒体嘲笑:中国不是你印度想模仿就模仿的!

2021年,印度总理莫迪政府推出了生产联系激励(PLI)方案,投入高达2300亿美元(约1.97万亿卢比),试图通过财政激励吸引企业投资国内制造业,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挑战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霸主地位。然而,仅实施四年后,该方案便面临夭折。莫迪政府决定不延长这一计划,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嘲笑,认为印度试图追赶中国的努力不过是“痴人说梦”。相比之下,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自2015年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凸显出中印两国制造业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国不是印度想追赶就能追赶上的,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PLI方案是印度企图模仿中国2025制造,实现“自力更生印度”(Atmanirbhar Bharat)倡议的核心,覆盖14个关键行业,包括手机、制药、汽车和太阳能光伏模块等,总预算2300亿美元,计划运行至2026年。其目标是通过为增量销售提供财政奖励,吸引大规模投资,提升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至25%,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在执行中却频频受挫。

截至2024年10月,约750家企业参与PLI方案,生产总值达到1519.3亿美元,但这仅占政府设定目标的37%。更令人失望的是,政府仅发放了17.3亿美元的补贴,占总拨款的不到8%。太阳能和钢铁等行业严重滞后,太阳能行业中8家企业预计无法达标,钢铁行业投资和生产也远远落后。官僚主义和繁琐的审批流程被认为是主要瓶颈,导致补贴发放缓慢,投资吸引力大打折扣。

面对这种场景,根据2025年3月21日《Outlook Business》的报道,莫迪政府决定不将PLI方案延长至2026年之后。尽管企业呼吁延长执行期限,政府却明确拒绝延长生产期限或扩展行业范围。这一决定标志着印度对标中国制造业的首次大规模尝试以失败告终。在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实施对等关税的背景下,制造业疲软将使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更加边缘化。 专家Biswajit Dhar警告,印度可能已错过振兴制造业的最后窗口,制造业梦碎,国际竞争力堪忧。

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自2015年启动,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中国从低端制造向高科技制造转型。根据美国《经济学人》报道,中国已在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半导体领域也迅速赶超美国等对手,大部分目标已顺利实现。

相比之下,印度的PLI方案不仅目标未达,连补贴都发不出去,国际社会戏称其为“2300亿打水漂”。中国制造业的成功源于清晰的战略、强大的执行力和基础设施支持。莫迪政府放弃PLI方案,暴露了其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失误和执行无力。

与“中国制造2025”的辉煌成就相比,印度的2300亿美元投资换来的是一地鸡毛,国际社会嘲笑其不自量力。面对强大的中国制造业,印度短期内难以翻身,正如国际评论所言:“中国不是印度想追赶就能追赶上的,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来源:博学多才小羊

相关推荐